[实用新型]一种集装箱码头多站式闸口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47315.8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2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赵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深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3/04 | 分类号: | E01F13/04;E01F13/00;G07C9/20;G07C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201914 上海市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箱码头 多站式 闸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码头多站式闸口,包括集装箱码头,集装箱码头包括入场闸口、缓冲区、集装箱堆场和出场闸口,入场闸口和出场闸口分别设置于集装箱码头的同侧左右两端,入场闸口包括入场第一站闸口、入场第二站闸口和入场第三站闸口,出场闸口包括出场第一站闸口、出场第二站闸口和出场第三站闸口,缓冲区的入口设置于入场第二站闸口和入场第三站闸口的偏离主行驶车道的位置,缓冲区的出口连接出场闸口,靠近集装箱堆场的两个分别为入场第三站闸口和出场第一站闸口,本新型将车辆和集装箱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工作分配给不同的闸口独立完成,并在每个闸口增加了多个平台,提升了闸口的通过效率,减少了出现拥堵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闸口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装箱码头多站式闸口。
背景技术
集装箱码头是集装箱通关上船前和下船后的统一集合存放地,用于集装箱重箱或空箱的装卸、转运、保管和交接,在集装箱运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运输集装箱的车辆(集卡车)进出堆场时,都需要经过集装箱码头闸口。闸口是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出口集装箱和各种运输机械的出入口,是区分码头内外责任和交接相关资料的地点,闸口的布局、通过能力及通过效率直接影响着码头物流系统的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率;目前业界比较流行的闸口设计是一站式闸口,集装箱信息的采集、处理、校验以及集装箱运载车辆(集卡车)的放行等作业都是在一道闸口集中进行的。虽然在这种一站式闸口中可以设置多条并行行车道口,可供多辆集卡车并行通过,但仍存在闸口容易拥堵的问题,当一个集装箱或一辆集卡车出现问题时,会造成其中一条行车道口的工作被迫中断,且设置的一道闸口容易出现问题检测不到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码头多站式闸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码头多站式闸口,包括包括集装箱码头,所述集装箱码头包括入场闸口、缓冲区、集装箱堆场和出场闸口,所述入场闸口和所述出场闸口分别设置于所述集装箱码头的同侧左右两端,所述入场闸口包括入场第一站闸口、入场第二站闸口和入场第三站闸口,所述出场闸口包括出场第一站闸口、出场第二站闸口和出场第三站闸口,所述缓冲区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入场第二站闸口和所述入场第三站闸口的偏离主行驶车道的位置,所述缓冲区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场第二站闸口,靠近所述集装箱堆场的两个分别为所述入场第三站闸口和所述出场第一站闸口。
优选的,所述入场第一站闸口和所述出场第一站闸口的分别设有四个平台,所述入场第二站闸口、入场第三站闸口、出场第二站闸口和所述出场第三站闸口分别设有七个平台,所述平台之间形成行车道口。
优选的,所述入场第一站闸口和所述出场第一站闸口分别依次设有车辆感应门一、限高限宽门和电子档杆一,所述车辆感应门一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平台上,所述限高限宽门的上方分别设有信息采集设备,所述电子档杆一的一端分别设有信号灯一。
优选的,所述入场第二站闸口和所述出场第二站闸口的平台之间分别设有地磅,所述入场第二站闸口和所述出场第二站闸口分别依次设有车辆感应门二、RFID读卡器一和电子档杆二,所述车辆感应门二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平台上,所述RFID读卡器一的下方安装有打印装置一,所述电子档杆二的一端分别设有信号灯二。
优选的,所述入场第三站闸口和所述出场第三站闸口分别依次设有车辆感应门三、读卡装置和电子档杆三,所述车辆感应门三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平台上,所述电子档杆三的一端分别设有信号灯三,所述读卡装置上分别设有RFID读卡器二、身份证读卡器、打印装置二和对讲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深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深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473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