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门把手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49324.0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26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子龙;李操;褚娜;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世倍特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11/24 | 分类号: | G01D11/24;G01D11/00;B60R16/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汤国华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把手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把手传感器,其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以及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端子,所述壳体设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端子包括固定到电路板上的电接触部以及与电接触部相连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供第一突起部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端子还设有位于第一通孔处的若干卡持部,所述第一突起部自第一通孔穿过,所述卡持部发生弹性变形并夹紧第一突起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把手传感器通过在端子的第一通孔处设置若干卡持部,将第一突起部自第一通孔穿过,卡持部发生弹性变形并夹紧第一突起部。通过该方式,可将端子较方便地固定到壳体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把手传感器,尤其是一种用于车辆的门把手传感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门把手传感器一般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以及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端子。为了将端子固定到壳体上,一般是在壳体上设置一个柱子,端子上设置一个通孔;将柱子自通孔穿过,再通过冷铆的方式将端子固定到柱子上。这样的方案需要冷铆设备,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安装方便的门把手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门把手传感器,其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以及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端子,所述壳体设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端子包括固定到电路板上的电接触部以及与电接触部相连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供第一突起部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端子还设有位于第一通孔处的若干卡持部,所述第一突起部自第一通孔穿过,所述卡持部发生弹性变形并夹紧第一突起部。
优选地,所述壳体还设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端子设有供第二突起部穿过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通过组装方式固定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突起部与第二突起部设于第一壳体。
优选地,所述端子包括将电接触部与主体部连接起来的连接部以及自主体部向一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电接触部分别位于主体部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与电接触部直接相连的安装部以及将安装部与主体部连接起来且倾斜设置的倾斜部,所述第二通孔设于安装部。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与主体部平行,所述安装部与电接触部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为平板状,所述卡持部相对于主体部向上倾斜延伸。
优选地,所述卡持部为多个,且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端子为接地端子。
优选地,所述门把手传感器还包括插接头以及将插接头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线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把手传感器通过在端子的第一通孔处设置若干卡持部,将第一突起部自第一通孔穿过,卡持部发生弹性变形并夹紧第一突起部。通过该方式,可将端子较方便地固定到壳体上,同时简化了装配过程,缩短了装配时间。并减少冷铆设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门把手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门把手传感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端子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门把手传感器的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门把手传感器的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世倍特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未经世倍特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493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