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强型中冷器散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51380.8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0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沈平;梁立兴;黄乃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市安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南宁智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9 | 代理人: | 谭月萍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强型 中冷器 散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强型中冷器散热管,包括外管体、加强内管、中部翅片和加强内管翅片,所述外管体为中空方形管,所述中部翅片内嵌在外管体的中部,所述加强内管嵌在外管体内侧壁上,该加强内管共有两个并位于外管体的两端,所述加强内管翅片设置在加强内管内部并拼接在中部翅片的两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强型中冷器散热管,该散热管通过在两端增加加强内管的方式增加中冷器散热管两端的强度,从而增加中冷器两端的抗冲压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冷却管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强型中冷器散热管。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及进步,汽车越来越多,汽车生产过程中散热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发动机进气散热就是需要解决的其中一个环节。中冷器的作用就是降低发动机的进气温度。中冷器一般只有在安装了增压器的车才能看到,因为中冷器实际上是涡轮增压的配套件,其作用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与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而中冷器安装使用后,由于两端收到的压力大,中冷器的两端受到冲压容易挤弯破损,导致中冷器容易损坏需要维修或更换,增加汽车维修成本及人力物力。而中冷器是由中冷器散热管组装而成,中冷器的坚固程度主要取决于中冷器散热管的坚固程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中冷器散热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加强型中冷器散热管,该散热管通过在两端增加加强内管的方式增加中冷器散热管两端的强度,从而增加中冷器两端的抗冲压能力,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强型中冷器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体、翅片和加强筋,所述外管体为中空长方体管,所述翅片设置在外管体内并填充满外管体,所述加强筋紧贴在外管体短边的内侧,位于外管体的两端的两端部,所述加强筋与外管体的四个角完全贴合并固定贴合与外管体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体管壁的厚度为0.2-0.8mm。
进一步地,所述翅片的长度与外管体一致,该翅片的两端为与加强筋配合收缩。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体的横截面长为20-300mm,宽为2-20mm,该外管体的四个角为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包括加强框部和框部延长筋,所述框部延长筋由加强框部的窄边两侧面本体延伸,所述加强框部为可贴合在外管体内侧的短框体,所述外管体和加强筋贴合处还设有卡紧槽,所述卡紧槽设置在外管体窄边两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卡紧槽由外管体的外部向内部凹陷,所述加强框部在对应位置设置适配的卡紧槽。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的长度为50-200mm,该加强内管的厚度为0.4-0.8mm。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通过挤压直接固定在外管体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的材质与外管体的材质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加强型中冷器散热管,其技术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管体的两端内侧增加加强筋可以增加整个散热管两端的强度及抗冲击强度,解决中冷器经常出现两端被冲击弯折破损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筋通过从内部挤压将加强筋固定在外管体内,且翅片可自然填充满外管体,能够通过加强筋卡住固定在外管体的中部;
3、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筋的长度设置在50-200mm可以保证加强筋的充分利用,加强筋制成中冷器后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在管口处200mm以内容易冲击破损,制作成这样的长度可以保证不浪费材料的情况下起到加固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市安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宁市安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513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透明镭射转移框架纸
- 下一篇:可穿戴传感器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