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漏油雾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58756.8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9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仇建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46 | 分类号: | A24F40/46;A24F40/10;A24F40/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油 雾化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漏油雾化器,包括雾化器外壳、雾化芯、吸出气道。所述雾化器外壳设置有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中央设置雾化芯外套,所述雾化芯外套设置向外的开口,所述雾化芯可插拔密封设置在雾化芯外套开口内。所述吸出气道外侧套设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可沿吸出气道轴向滑动定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所述雾化芯插入雾化芯外套时滑动套位于第一位置,与雾化芯对接;雾化芯拔出时滑动套位于第二位置,与雾化芯外套密封套接。由于设置了滑动件,依靠滑动件的上下滑动来实现密封作用,因而无需再使用转动件进行密封,滑动件磨损相对小,密封效果也会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雾发生装置的雾化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不漏油的雾化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吸入式汽雾发生装置,一般是用电加热使专用液体雾化的一种装置。可以用于吸入式治疗等领域,但最多使用的还是俗称为“电子烟”的一种吸入式汽雾发生装置。其中包括雾化器,在雾化器内部设置一种加热的雾化组件,这一组件叫做雾化芯。
传统结构的电子烟雾化芯固定装设在雾化器内的一个底座上,上端则连接吸出气道,下端连接进气道和双电极。雾化芯外侧与雾化器壳体之间的腔体为储油仓,用于储存烟油。雾化芯的壳体设置有进油孔,储油仓内的烟油通过进油孔可以进入雾化芯内部加热雾化。这样雾化芯内就是具有三个通道的结构,一个是汽雾出口,连接吸出气道;一个是空气进口,连接气流入口;汽雾出口和空气进口分别位于雾化芯的上下两端并贯穿雾化芯。另外一个就是烟油进口,就是进油孔,位于雾化芯侧壁的开孔。由于需要保证在吸烟时气流畅通,因而空气进口和汽雾出口都需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此时在雾化芯内部便与烟油进口连通了,储油仓内的烟油就有可能通过进油孔进入雾化芯内部,进而从汽雾出口或者空气进口泄漏出来,造成漏油现象。而且这一现象基本上是在所难免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雾化芯需要固定在雾化器内部,就必然会形成一个从进油孔至汽雾出口及空气进口之间漏油的通道,这一漏油的通道必须是长期打开的,所以基本上避免不了漏油现象。
为了更好的实现雾化和临时储油的功能,雾化芯内部都设置导油部件。导油部件以纤维或者微孔陶瓷做成,根据烟油的表面张力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毛细作用的微孔孔径数值来控制烟油的部分泄漏,但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漏油的问题。比如根据烟油表面张力设计的某一微孔孔径数值的导油部件,在压力发生变化时会导致表面张力发生变化,比如乘坐飞机时压力会有所降低,而且气压发生变化时烟油的表面张力也不一样。很容易出现不过油或者漏油的极端现象。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雾化器防漏油结构,如图1所示的一种旋转防漏油的结构。其是一种旋转封闭雾化芯进油孔的结构,在圆筒形雾化芯9’的外围罩设一罩体6’,罩体6’具有与雾化芯9’同样的进油孔。在旋转罩体6’时,可以使雾化芯9’进油孔与罩体6’上的进油孔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可以将雾化芯9’进油孔封闭,起到防漏油的作用。但是这种旋转式防漏油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主要缺陷是:雾化芯9’外壳和旋转罩体6’都是金属圆筒结构,又要保证相互转动,因此必须设置一定的间隙才能实现。而在圆筒形的内外筒壁表面之间很难设置密封装置,所以导致密封效果不好,而烟油是液体,无孔不入,只要存在较小缝隙,仍然会导致漏油现象发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漏油的问题。即使在雾化芯外壳与旋转罩体之间设置密封件,旋转结构容易造成密封件变形损坏。
次要缺陷是:结构复杂,对于雾化芯外的罩体6’来讲,要实现其转动,必须从雾化器的上端或者下端设置联动装置,以外表转动部件的转动带动罩体6’的转动。导致结构复杂,密封难度更大。
鉴于上述原因,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不漏油雾化器结构,以滑动套筒的形式来实现密封作用,结构简单,彻底解决了雾化器漏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漏油雾化器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密封效果好,达到不漏油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587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腻子原料筛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血压计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