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切向环精铣内径开口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62625.7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62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邱鸿晖;邱昌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中市三利石化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凯玛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59 | 代理人: | 胡薇 |
地址: | 21229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精铣 内径 开口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向环精铣内径开口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向环夹持组件,所述切向环夹持组件设有一工件型腔,切向环置于工件型腔内。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切向环加工工艺中的精铣内径及切口工艺步骤,待加工的切向环由本工装辅助,该工装夹具的结构简单巧妙,通用性强,操作简便可靠,产品一致性高,克服了切向环的每瓣轮廓尺寸长短误差大的缺陷,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夹具,尤其涉及切向环精铣内径开口夹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切向环加工工艺中,缺陷较为明显:1.切向透光,2.三瓣分体环长短、规格不一,3.位置公差大、不平行,针对2.三瓣分体环长短、规格不一,3.位置公差大、不平行的技术问题,可由特设的工装夹具克服,因此亟待一种适用于精铣内径及切口的工装辅助,由此克服切向环的每瓣轮廓尺寸长短误差大的缺陷,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切向环精铣内径开口夹具,通用性强,操作简便可靠,每瓣轮廓尺寸长短误差大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切向环精铣内径开口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向环夹持组件,所述切向环夹持组件设有一工件型腔,切向环置于工件型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工件型腔的形状与切向环的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切向环夹持组件,由上压板、下压板上下叠放组成,上压板的下表面与下压板的上表面之间为工件型腔。
进一步的,包括:工件型腔调整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工件型腔调整组件,由浮动压板、调整丝杆、第一锁紧滑块、第二锁紧滑块组成,浮动压板设于下压板下方,浮动压板的下端面为圆锥面,圆锥面左端斜面与第一锁紧滑块的斜面滑动契合,圆锥面右端斜面与第二锁紧滑块的斜面滑动契合,调整丝杆依次贯穿第一锁紧滑块的丝杆安装孔、圆锥面的丝杆安装孔、第二锁紧滑块的丝杆安装孔并通过螺纹旋转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丝杆,由左调整件、中间件、右调整件组成,左调整件通过左旋螺纹与中间件左端以及第一锁紧滑块内壁旋转连接、右调整件通过右旋螺纹与中间件右端以及第二锁紧滑块内壁旋转连接。
进一步的,包括:基座,切向环夹持组件固定于基座上。
进一步的,包括:所述基座分别设有上压板安装槽、下压板安装槽、浮动压板安装槽、第一锁紧滑块安装槽以及第二锁紧滑块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适用于切向环加工工艺中的精铣内径及切口工艺步骤,待加工的切向环由本工装辅助,该工装夹具的结构简单巧妙,通用性强,操作简便可靠,产品一致性高,克服了切向环的每瓣轮廓尺寸长短误差大的缺陷,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组装示意图。
图3为基座侧剖视图。
图4为浮动压板侧剖视图。
图5为丝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锁紧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工件型腔,2上压板、3下压板、4浮动压板、5调整丝杆、6第一锁紧滑块、7第二锁紧滑块、51左调整件、52中间件、53右调整件、8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相信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中市三利石化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扬中市三利石化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626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