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弹性条纹提花布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68313.7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5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沈永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蓝远针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1/00 | 分类号: | D03D11/00;D03D15/00;D03D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条纹 提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弹性条纹提花布,属于面料技术领域,包括由经纱股和纬纱股编织而成的间隔搭接形成条纹的基布层和提花层,每股所述纬纱股由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交缠而成,所述经纱股包括第一经纱、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本实用新型利用经纱股和纬纱股分别编织形成的基布层和提花层循环搭接的面料,使得基于面料自身厚度变化即可形成凹凸起伏的条纹状立体提花,利用第二纬纱与上层经纱采用过三压三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提高提花层的透气性,利用第一纬纱与下层经纱采用过一压一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进而在保证高提花层的透气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弹性条纹提花布,属于面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提花布为一种有织纹图案的棉织物或化纤混纺织物;有白织和有色织之分;白织坯布和部分色织坯布须经练漂或染色;花布根据品种特征可供不同用途;一般提花布多用作床单、台布、窗帘等室内装饰;提花府绸、提花麻纱、提花线则多用于服装。
公开号为CN20532940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抗静电防水阻燃提花布,包括基布层,所述的基布层上设置有改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层,所述基布层与改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层之间设置有抗静电剂层,在抗静电剂层外设置有阻燃层。该提花布具有良好的抗静电、防水和阻燃性能。但是在提花布在弹性透气方面较差,造成提花位置容易限制人们的活动并且造成闷热影响人们的使用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弹性条纹提花布,通过利用经纱股和纬纱股分别编织形成的基布层和提花层循环搭接的面料,使得基于面料自身厚度变化即可形成凹凸起伏的条纹状立体提花,利用第二纬纱与上层经纱采用过三压三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提高提花层的透气性,利用第一纬纱与下层经纱采用过一压一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进而在保证高提花层的透气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高弹性条纹提花布,包括由经纱股和纬纱股编织而成的间隔搭接形成条纹的基布层和提花层,每股所述纬纱股由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交缠而成,所述经纱股包括第一经纱、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在基布层处,所述第一经纱和纬纱股相互交织成单层组织结构,在提花层处,经纱股的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分别与第二纬纱和第一纬纱相互交织成上层组织和下层组织复合的双层组织结构,所述第二纬纱与上层经纱采用过三压三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纬纱与下层经纱采用过一压一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经纱股和纬纱股分别编织形成的基布层和提花层循环搭接的面料,使得基于面料自身厚度变化即可形成凹凸起伏的条纹状立体提花,相比于一般色染提花面料,提花成型环保,工艺简单,并且第二纬纱与上层经纱采用过三压三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使得提花层的上层组织形成较多孔隙,进而提高提花层的透气性,并且第一纬纱与下层经纱采用过一压一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使得提花层的下层组织编织相对紧密,可有效弥补上层组织孔隙较多的缺陷,并且使得提花层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强度,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上层经纱包括耐磨纱线、抗菌弹性纱线,每两根耐磨纱线和一根抗菌弹性纱线组成一股上层经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耐磨纱线增强提花层上层组织的耐磨性,并且利用抗菌弹性纱线减小提花层细菌的滋生。
优选的,所述抗菌弹性纱线包括缠绕纱线、弹性芯纱,所述缠绕纱线螺旋缠绕弹性芯纱的外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缠绕纱线与弹性芯纱缠绕形成抗菌弹性纱线,增强抗菌弹性纱线强度和牢固性。
优选的,所述耐磨纱线设置为芳纶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芳纶纤维具有超高强度和耐高温、耐酸碱、耐磨、重量轻、绝缘、抗老化、生命周期长等优良性能,延长提花层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缠绕纱线设置为甲壳素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蓝远针织有限公司,未经绍兴蓝远针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683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