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钣金零件压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72523.3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6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波;苏晴;徐意;孙丽娟;蔡文侃;唐志安;潘贻盼;顾旖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04 | 分类号: | B21D22/04;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132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钣金零件压窝装置,其包含上模座、上模组件、下模座、下模组件。其中,上模组件包含上模固定模块和上模活动模块,上模活动模块相对于上模固定模块可移动地固定于上模座。下模组件包含下模固定模块和下模活动模块,下模活动模块相对于下模固定模块可移动地固定于下模座。由于上模活动模块相对于上模固定模块可移动,下模活动模块相对于下模固定模块可移动,因而可根据不同的加强窝间距要求而随意调整活动模块和相应固定模块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的加强窝间距要求进行压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零件压窝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压窝形式的钣金零件压窝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钣金零件具有种类多、批量小、结构简单等特点。传统的飞机钣金零件成形工艺过程通常为一次成型,即钣金原料按照样板下料之后,放入机床一次成型出所有结构(弯边、压窝等特征)。这种工艺路线要求使用的通常为专用模具,即一套模具只能成形一种钣金零件。由于飞机钣金零件种类众多,就会使得钣金制造车间需要库存大量的特制模具。
如图1所示的七个钣金压窝零件,其弯边角度均为90°,每个加强窝的尺寸完全相同。不同点是,各加强窝之间的间距不一样。传统生产中,钣金下料之后的工艺步骤是用模具每次成形一个90°折弯以及折弯两端的压窝(图3)。传统生产中,针对这7个钣金件,需要制造七套成形模具。这七套成形模具结构完全相同,仅仅在加强窝成形型面处尺寸有差异。
图2-4示出了传统的弯边压窝模具,该模具对零件同时进行弯边、压窝的工序。该装置中,阳模体和阴模体上设置有数个加强窝的型面。由于各个加强窝型面的间距是固定的,因而图2-4的模具仅仅适用于一种钣金零件的压窝要求。此外,在对零件29弯边、压窝成型时,先将零件29放置在下平台的阴模体上,并利用挡板28来定位,而后上平台的阳模体下移压紧零件29完成弯边、压窝。可以想象,零件29在压边过程中或发生弯曲,因而挡板28在该过程中并不能起到定位的作用。并且对零件29进行初定位时,由于没有准确的定位参考,工人需要在现场对其进行定位调试以确定位置,所以操作起来非常耗时。
综上,传统工艺的缺点有:
(1)针对不同间距的弯边需要不同的模具,而生产过程中,同类结构模具重复申请,造成制造成本压力和库存压力。
(2)弯边压窝在同一型面上,若因为回弹等原因需要修整型面时,二者同时受到影响,增加修模难度,甚至导致模具冲头重制。
(3)钣金零件在模具上用边来做初定位,零件在成形过程弯边开始后没有定位,也没有夹紧机构。
而目前针对压窝成形模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具快速设计、成形数值模拟和受力分析方面,没有文献对压窝工艺拆分和压窝可调模具结构进行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修模难度大,无法定位夹紧钣金零件,以及需要重复申请同类结构模具的缺陷,提出一种钣金零件压窝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钣金零件压窝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含:
上模座;
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含上模固定模块和上模活动模块,所述上模固定模块固定于所述上模座,且右下端设置有第一加强窝型面,所述上模固定模块和上模活动模块左右并排设置,并且所述上模活动模块相对于所述上模固定模块可移动地固定于所述上模座,所述上模活动模块左下端设置有第二加强窝型面;
下模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725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