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73000.0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0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李铭;郑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郓城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02 | 分类号: | F23J1/02;F23J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陆晓鹰 |
地址: | 274700 山东省菏泽***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厂 锅炉 排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包括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包括壳体、锅炉和风机,所述壳体一侧中部靠近底端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风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主动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空气输送管,冷空气通过与灰渣带出的热量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灰渣的排出温度,主动轮为扇形齿轮,能够减缓传送带输送灰渣的速度,进而延长冷空气与灰渣的接触时间,从而避免灰渣排出的温度过高,损坏设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且通过设有风机、支管、连接管和吹风管,在停止输送灰渣时,能够将输送过程中掉落的灰渣和传送带上残留的灰渣吹扫干净,既避免了掉落的灰渣长期积累,堵塞管道,又不会对管道造成腐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灰渣是指燃煤中的矿物质在炉内燃烧而造成的高温作用下,经受了一定的物理化学变化后所形成的最终产物,由于灰渣在锅炉中会引起炉内玷污、结渣、腐蚀以及受热面磨损等问题,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必须有效、及时地进行灰渣的清除,灰渣中的一部分由层燃炉炉排后面的渣斗、煤粉炉炉膛下部的冷灰斗或液态排渣炉底部的出渣口和渣井排出,称为排渣,炉渣需要采用锅炉排渣装置输送至渣场(或灰渣池),称为出渣,高温炉渣的及时输送处理是锅炉安全运行的必要环节,现有的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除装置存在如下的不足:
现有技术中对于干式排渣技术,在通入冷空气与灰渣进行热量交换时,由于灰渣的出渣温度比较高,灰渣在传送装置中运行时间短,不能确保灰渣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冷却,高温的灰渣会损坏机械设备,减少设备运行的寿命,而且灰渣在传送装置进行冷却、输送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灰渣掉落,长时间的积累,会堵塞运输管道,对运输管道造成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电厂用锅炉灰渣排出装置,包括壳体、锅炉和风机,所述壳体一侧中部靠近底端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风力输出端通过法兰和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壁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磁阀,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连接管下表面中部靠近一端处焊接有吹风管,所述吹风管上表面焊接有支管,所述支管的一端焊接在输送管上,且所述支管贯穿所述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上表面一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干式排渣机,所述干式排渣机外围中部通过固定板和螺丝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干式排渣机的一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漏斗,所述漏斗上表面边缘处通过螺栓与所述锅炉出渣口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内壁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焊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外围传动连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内壁传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一端均焊接有固定轴,且固定轴通过转动轴承与所述输送管转动连接,所述输送管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储渣仓,所述储渣仓底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出口管,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有第一开关,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有第二开关。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呈L型结构,所述风机和所述连接管在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内壁上表面中部靠近两端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支管共设有四个。
优选的,所述支架呈L型结构,所述滚轮与所述传送带滚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磁阀与所述电机的输入端分别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锅炉位于壳体外部。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上表面一端焊接有空气输送管,且空气输送管的一端贯穿壳体,所述主动轮为扇形齿轮,所述传送带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郓城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大唐郓城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730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