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水处理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79052.9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78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徐兴高;周霞;潘燕飞;朱超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节能(杭州)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水 处理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水处理回收系统,包括调节池、MBR膜生物池、格栅井,所述调节池入水端与格栅井连接,所述MBR膜生物池内设有膜分离单元,还包括提升泵、水解酸化池、污泥回收装置,所述调节池的入水端还与提升泵连接,用于补入雨水河道的水,所述调节池的出水端与水解酸化池连接,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出水端与MBR膜生物池的入水端连接,所述膜分离单元的上端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与清水池连接,所述膜分离单元的右侧连接有污泥分离装置,所述污泥分离装置的出水端一侧与水解酸化池连接,所述污泥分离装置的出水端另一侧与污泥回收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中水处理回收系统,中水处理效果好,污泥回收方便,回收利用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水处理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中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相比,中水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经济的角度看,中水的成本最低,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中水处理流程一般可分为生物处理流程、物化处理流程、物化生化组合流程三大类。其中生物处理工艺目前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技术上日臻成熟,对水污染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要求,其适应性、去污率、出水稳定等诸多要求都已经无法达标。另外,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成本较高,结构复杂。
因此研究开发出了一种雨水、中水集中处理系统,专利号为201320787052.9,包括风机、调节池,调节池一侧设有便于污水进入的进水口,调节池的另一侧通过抽水泵连接在MBR处理槽中,MBR处理槽设置有膜分离单元,膜分离单元的上端设有水泵。但是该中水集中处理系统未能设置污泥集中处理,污泥的排放处理均需要人工处理,但是人工处理成本大,效率低,而且中水的处理效果较差,影响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水处理回收系统,中水处理效果好,污泥回收方便,回收利用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中水处理回收系统,包括调节池、MBR膜生物池、格栅井,所述调节池入水端与格栅井连接,所述MBR膜生物池内设有膜分离单元,还包括提升泵、水解酸化池、污泥回收装置,所述调节池的入水端还与提升泵连接,用于补入雨水河道的水,所述调节池的出水端与水解酸化池连接,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出水端与MBR膜生物池的入水端连接,所述膜分离单元的上端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与清水池连接,所述膜分离单元的右侧连接有污泥分离装置,所述污泥分离装置的出水端一侧与水解酸化池连接用于回流混合液,所述污泥分离装置的出水端另一侧与污泥回收装置连接用于回收污泥。
通过增设水解酸化池、污泥分离装置和污泥回收装置,能够对中水进行酸化去除中水中的氨气,通过MBR膜生物池的生物降解后,再经污泥分离装置分离,混合液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内继续酸化降解,剩余污泥经污泥回收装置回收利用,能够对混合液和污泥进行有效分离,有效的提高了中水降解的效果,同时还能对污泥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中水的利用率。
作为优选,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还连接有消毒池,所述消毒池为次氯酸钠消毒池,所述消毒池的出水端与清水池连接。通过设置消毒池,能够对膜分离单元内的水再进行消毒处理,提高中水处理的效果,流入清水池内的水更加清洁,用户使用更加放心。
作为优选,所述污泥分离装置包括进污管、排污管一、排污管二和污泥排出装置,所述进污管的上端设有排污管一用于污泥排入污泥排出装置内,所述进污管的左端设有排污管二用于混合液回流入水解酸化池内,所述进污管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下端设有污泥排出装置,所述污泥排出装置包括气缸和污泥推拉杆,所述气缸与污泥推拉杆连接控制污泥推拉杆过滤网上的来回移动。通过设置排污管一、排污管二、污泥回收装置和过滤网的双重配合作用, 能够有效的将污泥和混合液进行自动分离,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节能(杭州)环保投资有限公司,未经中节能(杭州)环保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790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梭织带机的梭箱升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捅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