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深度除湿控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79281.0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1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谢海刚;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派特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13/30;F24F11/89;F24F13/22;F24F12/00;F24F13/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珠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深度 除湿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嵌入式深度除湿控温系统,包括供风侧深度除湿控温系统和排风侧除湿控温散热系统,供风侧深度除湿控温系统由进风口端依次设有热管预冷器、蒸发器、热管再热器和辅助加热器,其送风口处设有送风温湿度传感器,送风口与生产车间的供风口相连通;排风侧除湿控温散热系统包括冷凝器,排风侧除湿控温散热系统的排风进口与生产车间的排风口相连通,其出风口将热气送入车间总排风管道;蒸发器的出气口通过压缩机连通冷凝器的进气口,蒸发器的进液口通过膨胀阀连通冷凝器的出液口;热管预冷器和热管再热器之间形成能量闭式循环热回收系统。该系统可解决深度除湿、空间限制、温度控制等问题,其在深度除湿控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深度除湿控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化嵌入式深度除湿和恒温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深度除湿控温系统广泛用于制药行业工艺环境温度、湿度控制。通常制药行业只有部分工艺需要较低相对湿度22℃,相对湿度30%,如烘干、结晶、粉碎、分装、隔离器等工艺过程,其它基本维持温度在22-26℃,相对湿度:45-65%即可。目前市场通常采用转轮除湿的方式,由于转轮除湿能耗高、体积较大、系统复杂、需要提供额外冷冻水,对于小空间基本无法实施。许多客户也采用在现有空调系统基础上,在室内另配除湿机的方式实现,但由于除湿机除湿过程中会产热,导致室内温度过高,无法控制,同时,空调系统与除湿机无法协同工作,可能导致制冷与加热相互抵消,导致能耗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入式深度除湿控温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嵌入式深度除湿控温系统,包括供风侧深度除湿控温系统和排风侧除湿控温散热系统,所述的供风侧深度除湿控温系统由进风口端依次设有热管预冷器、蒸发器、热管再热器和辅助加热器,所述供风侧深度除湿控温系统的送风口处设有送风温湿度传感器,所述送风口与生产车间的供风口相连通;所述排风侧除湿控温散热系统包括冷凝器,所述排风侧除湿控温散热系统的排风进口与生产车间的排风口相连通,所述排风侧除湿控温散热系统的出风口将热气送入车间总排风管道;
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通过压缩机连通冷凝器的进气口,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通过膨胀阀连通冷凝器的出液口;所述热管预冷器和热管再热器之间形成能量闭式循环热回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的供风侧深度除湿控温系统和排风侧除湿控温散热系统的外表面分别设有第一保温外壳和第二保温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热管预冷器和热管再热器之间通过第一热管连接管道和第二热管连接管道形成能量闭式循环热回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热管预冷器、蒸发器、热管再热器的底部设有积水盘。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嵌入式深度除湿控温系统,该系统采用嵌入式设计,并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将深度除湿控温部分嵌入现有空调送风管道上,将散热部分嵌入现有空调系统排风(回风)管道上,解决深度除湿、空间限制、温度控制等问题,能耗更低。通过该系统进行深度除湿之后,绝对含湿量可以控制在4-8g/kg之间,确保更严苛的工艺要求,系统自带控制系统,可控制绝对含湿量。本实用新型所述嵌入式深度除湿控温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寿命长,其在深度除湿控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进风口;B、第一保温外壳;C、热管预冷器;C1、供风侧深度除湿控温系统;D、蒸发器;E、第一热管连接管道;F、热管再热器;G、膨胀阀;H、积水盘;I、第二热管连接管道;J、压缩机;K、第一连接管道;L、第二连接管道;M、第三连接管道;N、第四连接管道;O、送风口;P、供风口;Q、生产车间;R、排风口;S、第二保温外壳;S1、排风侧除湿控温散热系统;T、排风进口;U、冷凝器;V、出风口;W、辅助加热器;X、送风温湿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派特热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海派特热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792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瓶盖整列机的旋转盘结构
- 下一篇:高效散热制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