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光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79430.3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68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欧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陈立志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透镜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光透镜,解决现有混光透镜存在的阴阳光斑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入射面、第二入射面、第三入射面、第一反光面、第二反光面、第一出光面以及第二出光面;第二出光面环绕于第一出光面设置,且第一出光面用于透射来自于第一入射面透射和第一反光面反射的光线,第二出光面用于透射来自于第二反光面反射的光线;第一反光面用于反射来自于第二入射面的光线,第二反光面用于反射来自于第三入射面的光线;第二出光面和第一入射面都附加了三棱镜阵列,三棱镜阵列中的所有三棱镜沿圆周排布,且单个三棱镜的纵向中心线经过整个混光透镜的柱向中心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混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透镜领域,尤其是涉及混光透镜。
背景技术
现有混光技术中,利用多色温或RGBW LED光源实现混光的混光透镜,往往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阴阳光斑的问题,即光斑的颜色被分成两个或多个区域,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圆周方向的光扩散角不够大;第二个问题是杂纹麻点的问题,即光斑边缘存在细小而交叉的亮纹或是密密麻麻的亮点,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光斑成像,需要加很重的晒纹才能消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光透镜,解决现有混光透镜存在的阴阳光斑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混光透镜,包括第一入射面、第二入射面、第三入射面、第一反光面、第二反光面、第一出光面以及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二出光面环绕于所述第一出光面设置,且所述第一出光面用于透射来自于所述第一入射面透射和所述第一反光面反射的光线,所述第二出光面用于透射来自于所述第二反光面反射的光线;所述第一反光面用于反射来自于所述第二入射面的光线,所述第二反光面用于反射来自于第三入射面的光线;所述第二出光面和第一入射面都附加了三棱镜阵列,三棱镜阵列中的所有三棱镜沿圆周排布,且单个三棱镜的纵向中心线经过整个混光透镜的柱向中心线。
进一步的,为了将第二出光面出射的光线向透镜的中心聚焦,以使得第二出光面的出光角度更接近于第一出光面的出光角度,从而得到更好的混光效果,所述第二出光面上的三棱镜可由内到外倾斜上升设置。
进一步的,减少了光斑中的杂纹和麻点,所述第一反光面和所述第二反光面均设置为内凹鳞片面。
进一步的,为了扩大第一出光面出射光斑的面积,所述第一出光面可设置为球面,或者将所述第一出光面为平面,且在平面上均匀排布有用于扩散出光角度的六边形阵列。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光线入射,所述第二入射面和第三入射面一般设置为圆锥柱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出光面和第一入射面上设置三棱镜,并让所有三棱镜沿圆周排布,且单个三棱镜的纵向中心线经过整个混光透镜的柱向中心线,从而每个三棱镜可尽量多的增加第二出光面和第一入射面在圆周方向的光扩散角,进而圆周方向的光叠加的更多,所以混光效果就更好;同时将第一反光面和第二反光面均设置为内凹鳞片面,减少了光斑中的杂纹和麻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混光透镜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混光透镜的仰视图。
其中,1是第一出光面,2是第二出光面,3是第一入射面,4是第二入射面,5是第三入射面,6是第一反光面,7是第二反光面,8是单个三棱镜的纵向中心线,9是整个混光透镜的柱向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欧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欧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794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