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蝶阀用前置阀杆防吹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80899.9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31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林凯宇;邢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32 | 分类号: | F16K1/32;F16K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23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蝶阀用 前置 阀杆防 吹出 结构 | ||
一种蝶阀用前置阀杆防吹出结构,包括支架、对开圆环、阀杆、阀体,所述阀杆上设有凹槽Ⅰ,所述凹槽Ⅰ内装有对开圆环,所述支架设有凹槽Ⅱ,所述凹槽Ⅱ与对开圆环抵接,所述支架与阀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把对开圆环设计到蝶阀承压区域外的支架处,来实现阀杆的防吹出,避免了对开圆环在蝶阀承压区域内与介质长期接触所产生的腐蚀和磨损,该结构还能让阀门操作者清楚的目测到该对开圆环的磨损情况,及时的进行阀门的零部件更换,避免安全事故,同时把对开圆环设计到蝶阀承压区域外能减少阀体尾端四道外圆的尺寸,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蝶阀用前置阀杆防吹出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一:在蝶阀尾端四道处设计对开圆环来实现防吹出。其缺点:对开圆环设计的位置是在承压区域内,一直与介质接触,虽然对开圆环选用的材质能耐介质腐蚀,但是阀门工作时间一长,尤其是开关频率高的蝶阀,由于介质的冲刷和与阀体之间的摩擦,可能会出现对开圆环破损的隐患,同时因为对开圆环的位置是在承压区域内,操作者无法判别对开圆环是否破损或失效;此结构还有个缺点就是对开圆环需要通过阀体来限位,这就造成阀体尾端四道处设计的要大才能来保证对开圆环的设计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
现有技术二:在蝶阀尾端四道处设计限位圆环,并通过螺钉紧固在阀杆上,来实现防吹出。其缺点:限位圆环通过螺钉紧固在阀杆尾部,其设计的位置也承压区域内,存在与现有技术一缺点类似。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蝶阀用前置阀杆防吹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蝶阀用前置阀杆防吹出结构,包括支架、对开圆环、阀杆、阀体,所述阀杆上设有凹槽Ⅰ,所述凹槽Ⅰ内装有对开圆环,所述支架设有凹槽Ⅱ,所述凹槽Ⅱ与对开圆环抵接,所述支架与阀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把对开圆环设计到蝶阀承压区域外的支架处,来实现阀杆的防吹出,避免了对开圆环在蝶阀承压区域内与介质长期接触所产生的腐蚀和磨损,该结构还能让阀门操作者清楚的目测到该对开圆环的磨损情况,及时的进行阀门的零部件更换,避免安全事故,同时把对开圆环设计到蝶阀承压区域外能减少阀体尾端四道外圆的尺寸,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1局部放大图。
图中:1.支架;2.对开圆环;3.阀杆;4.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蝶阀用前置阀杆防吹出结构,包括支架、对开圆环、阀杆、阀体,所述阀杆上设有凹槽Ⅰ,所述凹槽Ⅰ内装有对开圆环,所述支架设有凹槽Ⅱ,所述凹槽Ⅱ与对开圆环抵接,所述支架与阀体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通过把对开圆环设计到蝶阀承压区域外的支架处,来实现阀杆的防吹出,避免了对开圆环在蝶阀承压区域内与介质长期接触所产生的腐蚀和磨损,该结构还能让阀门操作者清楚的目测到该对开圆环的磨损情况,及时的进行阀门的零部件更换,避免安全事故,同时把对开圆环设计到蝶阀承压区域外能减少阀体尾端四道外圆的尺寸,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808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