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酯短绒抗起球新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83258.9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75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何立锋;钟国能;毛丹丹;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D04B1/14;D04B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高振红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短绒抗起球新 面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酯短绒抗起球新面料,包括正面和反面;所述正面为聚酯抗起球涤纶纤维,所述反面为竹银纤维和植物纤维。所述正面和反面通过针织编织结构连接,所述针织编织结构为双面提花组织结构,由两股纱线分别从两面编织而成,其中反面的第二股纱线在布料两面都编织成线圈,且正反面线圈交织在一起形成反面图案;布料正面的第一股纱线仅在布料织物正面编织成线圈,且覆盖在第二股纱线的正面线圈之上,形成正面凹凸型图案。采用抗起球涤纶纤维,首先改变纤维的截面形态,从而赋予纱线良好的功能性,再结合独特的针织面料组织结构的设计,使得面料具有柔软、优异的抗起球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服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酯短绒抗起球新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市场纺织新材料、新纤维、新面料的不断更新优化,棉花产量的日益短缺,当今社会对合成纤维的需求量在日益扩大。但合成纤维虽然容易获得和生产,其缺点是达不到棉纤维、毛纤维、丝纤维等天然纤维的吸湿性、抗起球及柔软舒适的手感。
本发明是通过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的合理搭配,研究开发抗起球的绒面针织面料。诠释演绎全新的聚酯新面料,体验穿着舒适柔软、易打理又有良好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再赋予面料良好的功能性,吸湿快干、轻质保暖等特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耳目一新、品质优良、抗起毛起球、具有独特功能性的纺织新产品,拓宽低模量化聚酯短绒抗起球新面料在服装领域上的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聚酯短绒抗起球新面料。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包括正面和反面;所述正面为涤纶纤维,所述反面为竹银纤维和植物纤维;所述正面和反面通过针织编织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正面的涤纶纤维为聚酯抗起球涤纶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正面和反面之间的针织编织结构为双面提花组织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双面提花组织结构,由两股纱线分别从两面编织而成,其中反面的第二股纱线在布料两面都编织成线圈,且正反面线圈交织在一起形成反面图案;布料正面的第一股纱线仅在布料织物正面编织成线圈,且覆盖在第二股纱线的正面线圈之上,形成正面凹凸型图案。
进一步地,所述正面的涤纶纤维的细度为22tex。
进一步地,所述面料的克重为220-240g/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抗起球涤纶纤维,首先改变纤维的截面形态,从而赋予纱线良好的功能性,再结合独特的针织面料组织结构的设计,使得面料具有柔软、优异的抗起球性能;
(2)由于纤维经过了一系列的处理,且结合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特点,纤维相对而言比较短,纱线的捻度要求相对常规的涤纶短纤纱线的捻度要高一些,舒适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聚酯短绒抗起新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正面,2-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聚酯短绒抗起球新面料,包括正面1和反面2;所述正面1为聚酯抗起球涤纶纤维,所述反面2为40%竹银纤维和60%植物纤维;其中植物纤维为大豆纤维、芦荟纤维、黄麻纤维、棕榈纤维、椰棕纤维、苎麻纤维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植物纤维选用大豆纤维、芦苇纤维和黄麻纤维的混合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832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