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接头保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85374.4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0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郝峰;吴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九维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18 | 分类号: | H02G1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接头 护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接头保护套,包括上卡环、铰接在上卡环上的下卡环、铰接在上卡环上的上壳体、铰接在下卡环上的下壳体和设在上壳体或者下壳体上的浇筑孔,上卡环上设有卡条,下卡环上设有与卡条相配合的卡槽,上壳体的边缘处间隔设置设有第一通孔,下壳体的边缘处间隔设置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通孔。卡条的两侧对称设有弧形凸起,卡槽的侧壁上设有与弧形凸起相匹配的凹槽。浇筑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浇筑孔在上壳体或者下壳体上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用于电缆连接处的保护,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和密封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附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接头保护套。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运行检修工作中,经常需要对电缆线进行临时拆除、剪切等操作,从而导致电缆接头裸露。为了防止电缆与其他金属物体相触发生短路,造成线路故障或安全事故,目前采取的方式是用绝缘胶带将接头裸露部分进行缠绕包扎。但这种处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包扎工艺是否规范,绝缘效果是否充分以及时间、材料浪费等。
为了这种情况,施工人员在将两个电缆连接起来后,会在连接处安装一个电缆接头保护套,这种保护套是两半式的结构,使用时将其包裹在电缆的连接处,然后用螺丝连接起来。这种保护套在使用时不易对齐并且容易发生滑动,使用起来较为不便,并且在浇筑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中空,导致连接处的绝缘性能不达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接头保护套,该电缆接头保护套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电缆连接处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缆接头保护套,包括上卡环、铰接在上卡环上的下卡环、铰接在上卡环上的上壳体、铰接在下卡环上的下壳体和设在上壳体或者下壳体上的浇筑孔;
所述上卡环上设有卡条,所述下卡环上设有与卡条相配合的卡槽;
所述上壳体的边缘处间隔设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壳体的边缘处间隔设置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首先将上卡环和下卡环安装到电缆上,然后再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套到线缆上并固定,这样能够实现预固定,安装起来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条的两侧对称设有弧形凸起,所述卡槽的侧壁上设有与弧形凸起相匹配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卡环与下卡环连接时,弧形凸起卡入到卡槽内壁上的凹槽内,二者的连接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壳体包括顺序铰接的第一壳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先将下壳体移动到电缆连接处的下方,然后将第一壳体顺序固定到下壳体上,这种安装方式能够避免连接处的尺寸过大时导致的上壳体与下壳体中间部分无法贴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壳体包括顺序铰接的第二壳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先将上壳体移动到电缆连接处的上方,然后将第二壳体顺序固定到上壳体上,这种安装方式能够避免连接处的尺寸过大时导致的上壳体与下壳体中间部分无法贴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浇筑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浇筑孔在所述上壳体或者所述下壳体上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筑时,同时向多个浇筑孔内注入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的流动速度慢,多孔浇筑时能够有效缩短浇筑时间,提高浇筑效率,避免出现中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上导流半环,所述上导流半环垂直于所述上壳体的轴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九维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九维电气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853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流盘形悬式瓷绝缘子
- 下一篇:低频天线结构及移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