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控流的阀门内球体转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94157.1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31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章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亚球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27/06;B01D29/03;B01D35/04;B01D46/10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阀门 球体 转动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控流的阀门内球体转动机构,包括管道、承载框、密封圈和阀门内球体,所述管道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门的左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管道上,且转门的右侧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管道上,所述第一通孔的右侧设置有滤网,且滤网通过第三螺栓固定在管道内部,所述阀门内球体设置在滤网的右侧,且阀门内球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阀门内球体上固定有转杆,且转杆贯穿管道的上侧,所述管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该方便控流的阀门内球体转动机构,阀门内球体可随着转杆的转动而转动,当第二通孔与管道水平设置时,可根据运输情况适当调节阀门内球体的放置角度,以此达到控流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内球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控流的阀门内球体转动机构。
背景技术
阀门内球体,可用于流体的调节与控制,特别适用于含纤维、微小固体颗料等的介质。
现有的阀门内球体多仅能控制流体流动的开启和关闭,因此在开启时不便根据要求控制流量,且材料中掺杂的杂质得不到清除,以此影响传输材料的质量,因此使用起来不够便捷,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控流的阀门内球体转动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阀门内球体多仅能控制流体流动的开启和关闭,因此在开启时不便根据要求控制流量,且材料中掺杂的杂质得不到清除,以此影响传输材料的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控流的阀门内球体转动机构,包括管道、承载框、密封圈和阀门内球体,所述管道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的底部设置有转门,所述转门的左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管道上,且转门的右侧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管道上,所述第一通孔的右侧设置有滤网,且滤网通过第三螺栓固定在管道内部,所述阀门内球体设置在滤网的右侧,且阀门内球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阀门内球体上固定有转杆,且转杆贯穿管道的上侧,所述管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承载框和密封圈均设置在第一通孔内,且密封圈固定在承载框的底部,同时承载框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一通孔内。
优选的,所述承载框通过第一螺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门的左侧通过合页与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转门的右侧通过第二螺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滤网通过第三螺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第三螺栓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阀门内球体通过转杆与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方便控流的阀门内球体转动机构,
(1)设置有管道、滤网和第三螺栓,转动第三螺栓可将滤网固定在管道内,此时滤网可隔离出流体中的杂质,以此提高流体的质量;
(2)设置有管道、第一通孔、转门、合页和第二螺栓,工作结束后反转第二螺栓,此时转门在合页的作用下向下转动,同时杂质通过第一通孔落下,随后可将手伸进管道内,以此清理出剩余杂质,防止杂质堆积而影响材料的流动;
(3)设置有管道、阀门内球体、第二通孔和转杆,阀门内球体可随着转杆的转动而转动,当第二通孔与管道水平设置时,材料完全流动,当第二通孔与管道垂直设置时,材料停止流动,且可根据运输情况适当调节阀门内球体的放置角度,以此达到控流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亚球阀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亚球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941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