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镜下缝合用便于安装的金属钛夹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97035.8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4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唐水金;周剑;李金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2 | 分类号: | A61B17/122 |
代理公司: | 南通毅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6 | 代理人: | 任毅 |
地址: | 226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镜下 缝合 便于 安装 金属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内镜下缝合用便于安装的金属钛夹,包括金属套、连接块和两个夹板,金属套内部的中央沿垂直方向开设有通槽,通槽内壁正面和背面之间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夹板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套筒,夹板通过套筒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柱的表面,两个夹板相对一侧且靠近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两个第二固定环之间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第二固定环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块的底部,连接块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尼龙绳;该装置避免了传统工作方式会被手掌挡住视线,便于医护人员安装金属钛夹,有效的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手术难度,同时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镜下缝合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镜下缝合用便于安装的金属钛夹。
背景技术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提高和器械创新,镜下缝合技术也将不断的进步,目前内镜下修补术、内镜下缝合术、腹腔冲洗引流术的相互配合现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内镜和外科相互协调配合,极大的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金属钛夹缝合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内镜创面缝合技术,传统的金属钛夹的使用方式是医护人员通过捏动外套两侧的夹板,使夹板张开,之后对准创口处,使夹板将创口处夹持住,由于这项操作是在患者体内进行的,空间有限,医护人员在捏住金属钛夹手术操作时,自身的视线会被手遮挡住,不利于对金属钛夹的安装,而且突然松动金属钛夹时,金属钛夹瞬间产生的挤压力较大,容易对患者的器官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镜下缝合用便于安装的金属钛夹,其具有便于安装、安全性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镜下缝合用便于安装的金属钛夹,包括金属套、连接块和两个夹板,金属套内部的中央沿垂直方向开设有通槽,通槽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贯穿金属套的顶部和底部,通槽内壁正面和背面之间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夹板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套筒,夹板通过套筒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柱的表面,两个夹板呈镜像设置,两个夹板相对一侧且靠近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两个第二固定环之间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块底部的中央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壁正面和背面之间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连接杆远离第二固定环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柱的表面,连接块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尼龙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时,只需一只手用镊子夹住金属套,另一只手拉动尼龙绳即可使两个夹板张开,避免了传统工作方式会被手掌挡住视线,有效的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手术难度,同时医护人员缓慢的松动尼龙绳,可以使两个夹板缓慢的闭合,避免传统工作方式的金属钛夹在闭合时产生的较大压力对患者器官带来的损伤,有效的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两个夹板相对一侧且靠近中央顶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两个第一固定环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夹板能够通过复位弹簧的伸长或收缩而改变自身的位置,为医护人员使用该装置提供了便利。
进一步地,复位弹簧处于初始状态时,两个夹板处于闭合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两个夹板张开后,医护人员只需要缓慢松动尼龙绳,即可使两个夹板缓慢的闭合。
进一步地,尼龙绳远离连接环的一端延伸至通槽的外部,尼龙绳远离连接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医护人员与尼龙绳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医护人员拉动尼龙绳。
进一步地,拉环的内壁均匀固定连接有硅胶垫,硅胶垫以拉环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等距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970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