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塔和管道跨越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00277.8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8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彭阳;罗敏;梁力;李明;刘颖;徐婧源;丁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8/00 | 分类号: | E01D18/00;E01D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跨越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塔和管道跨越结构,该桥塔包括:桥塔本体;两个风缆索支撑架,对称布置在所述桥塔本体的两侧,所述风缆索支撑架和所述桥塔本体铰接,所述风缆索支撑架的转动中心线竖直。本实用新型能避免在风缆索支撑架与桥塔本体的连接处产生疲劳损伤,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塔和管道跨越结构。
背景技术
管道跨越结构是油气输送中用于跨越起伏地形深谷、河流等特殊地段的一种管道敷设方式。管道跨越结构包括两个桥塔和位于桥塔之间的桥身,桥身上铺设油气管道,其中,桥塔包括设置在两侧位置的侧向支撑结构,侧向支撑结构上安装了用于提高桥身抗风载荷能力的风缆索。
目前通常是采用锚定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将侧向支撑结构固定连接在桥塔上。该种连接方式在长期周期性不定的外载荷作用下,如风载荷作用,会在侧向支撑结构和桥塔的连接处产生较大的弯矩和扭矩,扭矩和弯矩又会使侧向支撑结构产生扭应力和弯曲应力。由于外载荷的方向与大小随时间不断变化,因此,侧向支撑结构所承受的扭矩和弯矩也相应的在不断变化,从而使得扭应力和弯曲应力不断改变,进而导致侧向支撑结构与桥塔的连接处产生疲劳损伤,撕裂、断裂的风险性大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塔和管道跨越结构,能避免在风缆索支撑架与桥塔本体的连接处产生疲劳损伤,延长使用寿命。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塔,所述桥塔包括:桥塔本体;两个风缆索支撑架,对称布置在所述桥塔本体的两侧,所述风缆索支撑架和所述桥塔本体铰接,所述风缆索支撑架的转动中心线竖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风缆索支撑架具有转动板,所述桥塔本体的外壁上具有固定板,所述转动板和所述固定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转动板和所述固定板通过穿过所述通孔的销轴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动板和所述固定板均有多个,多个所述转动板和多个所述固定板相互交错。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风缆索支撑架具有用于铰接的转动圆柱,所述桥塔本体的外壁上具有截面为弓形的开口槽,所述转动圆柱安装在所述开口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口槽的截面为优弧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风缆索支撑架包括共面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多根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均与所述桥塔本体铰接,所述多根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多根连接杆包括平行间隔排列的多根第一连杆和平行间隔排列的多根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连杆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杆相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锐角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桥塔本体包括第一塔柱、第二塔柱和横梁,所述第一塔柱和所述第二塔柱上位于同侧的端部分别与所述横梁的两端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跨越结构,所述管道跨越结构包括如前文所述的桥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002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挠动脉穿刺后按压止血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片料剥离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