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高强钢辊压成型件的回弹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05909.X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76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冰;池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瑞孚曼机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00 | 分类号: | B21D31/00;B21C5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钢辊压 成型 回弹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高强钢辊压成型件的回弹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辊压成型道次工序的辊压成型设备,以及用于回弹补偿道次工序的回弹补偿设备,在辊压成型设备出口端安装连接用于测量超高强钢辊压成型件角度的角度测量装置;其中,回弹补偿设备包括分别安装在安装框架上的上补偿辊和下补偿辊,上补偿辊采用上伺服马达控制系统驱动,下补偿辊采用下伺服马达控制系统驱动,角度测量装置通过传感器角度偏差值传输给上伺服马达控制系统和下伺服马达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快速精准地完成对超高强钢辊压成型件的角度回弹补偿,结构简单,全程采用自动化回弹补偿,进一步有效保障了超高强钢辊压成型件回弹控制的自动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辊压产品的加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强钢辊压成型件的回弹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法规和燃油经济性政策的不断收紧,节能减排已成为当前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燃油经济性、低碳排放和更高的安全性对汽车车身轻量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进而有力推进了先进高强钢在车身设计制造上应用的稳步增长。然而先进高强钢,特别是超高强钢,由于在微观组织和宏观力学性能上的变化,在生产以及使用技术方面均存在技术挑战。因此,设计开发合理的零件设计和适用的加工方法,对于充分发挥先进高强钢材料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辊压成型采用多道次渐进弯曲成型,相对于冲压成型可以获得更小的弯曲半径,能成型得到各种开口或封闭复杂截面形式的零件,零件刚性较好;同时,通过多个道次的变形进行回弹补偿,更容易控制回弹和获得良好的成型精度,且零件表面质量好。辊压成型作为一种适用的成型技术,是先进高强度钢板重要的成型方式,特别是对于具有复杂截面形状的成型件,辊压成型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大批量制造的成本低,已在汽车、建筑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然而申请人发现当将超高强钢应用于辊压成型时,由于超高强钢回弹特别大,所以在调试过程中,经常为了控制回弹需要反复手工调整,这样就会造成材料浪费,工时耗费,设备利用率降低,而且要求操作回弹调整的人员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强钢辊压成型件的回弹控制系统,快速精准地完成对超高强钢辊压成型件的角度回弹补偿,结构简单,全程采用自动化回弹补偿,进一步有效保障了超高强钢辊压成型件回弹控制的自动化水平。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高强钢辊压成型件的回弹控制方法,所述超高强钢辊压成型件采用超高强钢制成的钢带经过辊压成型道次工序以及回弹补偿道次工序,在所述辊压成型道次工序完成后且在所述回弹补偿道次工序进行前,测量超高强钢辊压成型件角度,基于所述超高强钢辊压成型件检测角度以及预先标定的角度回弹补偿系数计算角度偏差值,将该角度偏差值传输给所述回弹补偿道次工序的伺服马达控制系统,所述回弹补偿道次工序根据角度偏差值对所述超高强钢辊压成型件进行角度回弹补偿。
优选地,所述角度回弹补偿系数根据预标定实验数据确定。
优选地,所述角度回弹补偿系数范围为0.5-0.9。
优选地,当超高强钢的强度低于500Mpa时,角度回弹补偿系数=0.9;当超高强钢的强度为500-900Mpa时,角度回弹补偿系数=0.8;当超高强钢的强度大于900Mpa且小于1100Mpa时,角度回弹补偿系数=0.7,当超高强钢的强度大于1100且小于1500Mpa时,角度回弹补偿系数=0.6,当超高强钢的强度大于1500Mpa时,角度回弹补偿系数=0.5。
优选地,所述角度偏差值的计算公式为:ΔA=A-K*A,其中,ΔA为角度偏差值,A为超高强钢辊压成型件检测角度,K为角度回弹补偿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瑞孚曼机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博瑞孚曼机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059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生六足昆虫爬行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水稻种子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