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楼板测厚仪检测点快速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11046.7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8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彪;孙坚;徐红伟;周航锐;吴苏阳;林豪;邵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06 | 分类号: | G01B11/06;G01S5/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板 测厚仪 检测 快速 定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楼板测厚仪检测点快速定位装置。板测厚仪发射探头和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分布置于楼板角落上下方,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包括壳体和安相垂直两处的测距仪发射探头,两个测距仪发射探头分别向楼板角落附近相垂直的两个墙面发射红外线;两个测距仪发射探头的楼板角落附近的墙面固定有红外接收辅助器,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在相垂直的两侧方设有可伸缩刻度杆,连接在楼板角落附近的相垂直的两个墙面上;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底部经支撑伸缩杆和楼板下的楼层地面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楼板厚度的准确检测,节省大量时间,能准确定位检测点,大大提高整个检测过程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建筑工程测量过程中的产品的使用测量快速定位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楼板测厚仪检测点快速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的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高楼大厦等建筑也是随之崛起,对于其质量的检测关也是变得日益严峻,尤其是楼层厚度的检测成为质量检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当下市场上的楼板测厚仪利用的是电磁波法对楼板厚度进行无损检测,改方法测量精度高,无需打孔对建筑本体造成损伤,可以说应用十分广泛,前提就是楼板测厚仪的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中心点需要重合时测出来的厚度值才是楼板的厚度值。
但是在对利用楼板测厚仪进行检测时,楼上和楼下的检测人员无法准确确定对方位置,皆是通过对讲机先进行粗略位置的确定,然后楼下人员顶着发射探头不动,楼上的人员利用接收探头在大概的位置范围内来回移动探头,寻找厚度最小值作为检测值,这样的检测方式不仅对探头的磨损程度高,更是大大降低检测的效率,而且在移至下一个检测点时,还要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整个楼板的检测完成,可以说在进行检测时,检测点的寻找定位占用了整个检测过程的超过一般的时间,导致整个检测的效率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楼板测厚仪检测点快速定位装置,无需打孔对建筑本体造成损伤,在楼板上下无法视觉观察定位下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楼板测厚仪主机、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支撑伸缩杆、可伸缩刻度杆和红外接收辅助器,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布置于楼板角落上方,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布置于楼板同一角落下方,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红外接收辅助器与楼板测厚仪主机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连接;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相垂直两处的测距仪发射探头,即两个测距仪发射探头的发射方向呈90度垂直正交布置;壳体底面为平整的探头表面,且探头表面和楼板上表面紧贴接触,两个测距仪发射探头分别向楼板角落附近相垂直的两个墙面发射红外线;两个测距仪发射探头正对的楼板角落附近的墙面上均固定有一个红外接收辅助器,所述红外接收辅助器中包括有多个红外接收器、温度报警电路和蜂鸣器,多个红外接收器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红外接收器经温度报警电路和蜂鸣器连接;所述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在自身相垂直的两侧方均设有可伸缩刻度杆,两根可伸缩刻度杆的轴向向垂直正交布置,分别平行于两个测距仪发射探头的发射方向,两根可伸缩刻度杆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到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侧面,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到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在楼板角落附近的相垂直的两个墙面上;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底部经支撑伸缩杆和楼板下的楼层地面连接,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顶面为平整的探头表面,且探头表面和楼板下表面紧贴接触。
本实用新型在利用楼板测厚仪进行楼板厚度检测时,对于检测点的确定能够快速准确定位,节省检测时间,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所述的测距仪发射探头上方的壳体上安装有测距仪发射探头开关,测距仪发射探头开关和测距仪发射探头连接。
在所述的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的壳体顶部还安装有一指示灯、开关按钮以及内置的蜂鸣器。
所述的红外接收辅助器可卸式地粘贴到墙面上,用于确保测距仪发射探头发射的红外线能够与墙面呈90度。
楼下的检测人员站在楼板下的楼层地面通过支撑伸缩杆将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的探头表面顶到楼板的下表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110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材机械加工用运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沥青加工用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