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信号提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14816.3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9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郑煜;黄安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申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G02B6/42 |
代理公司: | 长沙轩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3235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3256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提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信号提取装置,该光信号提取装置包括:光纤连接器适配器和设置于所述光纤连接器适配器的C型陶瓷套管中的取光陶瓷插芯,所述取光陶瓷插芯包括陶瓷插芯、光纤和光探测器,所述光纤呈D型;其中,所述光纤插设于所述陶瓷插芯沿轴向设置的内孔中,所述陶瓷插芯的一侧开设有凹口,所述光纤的直线段的顶面为所述凹口的底面,所述光探测器的光探测片贴近所述光纤的直线段,所述光纤的直线段的顶面与所述光纤纤芯之间的距离为一预设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信号提取装置能可靠地实现光信号的提取,以实现对光互连端口的智能动态管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信号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通信网络层次主要分为干线网、本地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各层次之间以及层与层之间的光器件需要光纤通过适配器(也称光纤连接器法兰,有多种类型,如FC、SC、ST、LC、D4、DIN、MU、MT等)进行互连。互连端口少则几个,多则上千,不同的互连端口对应不同区域的信号传输业务,是不能混淆的。在端口更换或业务更改的时候,必须准确知道是哪个环节哪个地方的哪个端口,以便于操作人员准确切换和操作。随着业务功能和数量的急剧增加,运营商迫切需要对光纤通信网络各个层次的光纤总配线架、光交换箱、光纤分配箱等设施、光缆、光纤物理链路以及承载业务的业务链路全路由动态管理起来。进而实现光纤通信网络各层次光设备、光缆、业务链路等从建设、业务开通、维护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提升管理的集约化成度、资源准确率、工作效率。
目前在用光纤通信网络各层次光设备、光缆、业务链路等是通过纸标签来管理,时间久了后,纸标签上的字会褪色看不见。特别是户外光纤分配箱,环境恶劣,纸标签上的字很容易消失。进而导致光互连端口管理失效。目前的方法主要有电子标签、光纤光栅和端口取光三种方法。
华为通过电子标签技术对光纤进行电子标签来管理,其方法是在光纤通信网络各层次光设备、光缆、业务链路等光纤配线盘内嵌入电子标签读写器,在光纤跳线上套上电子标签环,以实现光缆的识别。该技术必须将光纤跳线上的电子标签环和配线盘内嵌电子标签读写器进行配对且不得脱离,否则失效以至不能有效管理。另则既然是电子标签该处必须要接入市电,而电子标签容易受电磁干扰,影响其使用。
专利号为ZL200910002203.3的专利中,在光纤网络中设置超结构光纤布拉格光栅以及加热模块、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的方式,通过改变温度改变反射波长,进而实现对光纤的识别。一则需要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不能应用于户外;另则整体结构尺寸太大,不能用于光端接口位置;再者成本较高。
以上两种方法的弊端大于其优点,在光纤通信网络各个层次的光纤总配线架、光交换箱、光纤分配箱等设施、光缆、光纤物理链路以及承载业务的业务链路全路由动态管理中不适用。端口取光是在光互连端口增加一个小结构,电信局端导入波长1620nm-1660nm专用的测试信号,光互连端口结构检测到该测试信号,该通信经过检测、放大、编码等操作,然后回传到电信局端,进而实现光纤通信网络全路由互连端口的智能动态管理。
专利号为201820969207.3和201820968101.1的实用新型中,在两光纤端口的适配器中增加一小段光纤,光纤对接的时候会有非常微弱的信号泄漏,以此检测该信号,进而实现对光信号的提取。光纤直接对接,泄漏的光只有0.02dB 左右,且由于对接界面还有空气等,该信号会被吸收而无法检测到。
专利号为201820815053.2的实用新型中,在两光纤端口的适配器中增加一小段弯曲的光纤,通过光纤的弯曲导致光的泄漏,进而进行检测。弯曲半径过大,结构尺寸过大;弯曲半径过小,光纤传输损耗急剧增加,不具有实用性。
综上,目前取光装置的可靠性差,难以实现光信号的提取,影响对光互连端口的智能动态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信号提取装置,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取光装置的可靠性差,难以实现光信号的提取,影响对光互连端口的智能动态管理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申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未经浙江申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148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布式太阳能系统
- 下一篇:端子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