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肺通气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15173.4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8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刘睿;赵艳花;郭欣;邹曦;李丽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04;A61M25/10;A61M1/00;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牛林涛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气 保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单肺通气保护器,包括通气管主体,所述通气管主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密封盖,所通气管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底端延伸至通气管主体的底端,所述支撑管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导向头,所述通气管主体上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管封闭囊与支气管充气囊,所述支撑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塑形管芯。该实用新型,支撑管通过固定安装的塑形管芯对装置起到支撑作用,使装置更易插入患者费支气管内,通过抽液管抽出患侧分泌出的废液,且支撑管、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与抽液管均位于通气管主体的内部,从而避免了由于导气管粗损伤气管,从而使装置达到不易损伤肺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单肺通气保护器。
背景技术
单肺通气是指胸科手术病人经过气管导管只利用一侧肺(非手术侧)进行通气的方法或手段,目前,单肺通气通过麻醉的应用范围已经大大扩展,除用于肺内分泌物多的病人外,还经常用于食管、肺叶、全肺、胸腔镜等手术中,以方便手术操作,减轻手术侧肺损伤,防止两肺间的交叉感染。
目前在临床手术中,单肺通气保护器主要起到隔离患侧肺,防止液性分泌物流入健侧的作用,具有保障健侧肺良好通气、避免交叉感染,患肺相对静止,从而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气管腔内径过于狭小,在气管导管插入气管与支气管时,容易造成肺损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单肺通气保护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肺通气保护器,具备不易损伤肺部等优点,解决了通气管腔内径过于狭小,在气管导管插入气管与支气管时,容易造成肺损伤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不易损伤肺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肺通气保护器,包括通气管主体,所述通气管主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密封盖,所述通气管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底端延伸至通气管主体的底端,所述支撑管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导向头,所述通气管主体上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管封闭囊与支气管充气囊,所述支撑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塑形管芯,所述通气管主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一充气管的底端依次贯穿通气管主体、支撑管、塑形管芯并延伸至通气管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充气管的底端由通气管主体的内部贯穿支撑管并延伸至气管封闭囊的内部,所述通气管主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充气管,所述第二充气管的底端依次贯穿通气管主体、支撑管、塑形管芯并延伸至通气管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充气管的底端由通气管主体的内部贯穿支撑管并延伸入支气管充气囊的内部,所述通气管主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抽液管,所述抽液管的底端依次贯穿通气管主体、支撑管、塑形管芯并延伸至通气管主体的内部,所述抽液管的底端由通气管主体的内部贯穿并延伸至通气管主体的外侧,所述抽液管的底端位于气管封闭囊与支气管充气囊之间,所述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与抽液管的顶端均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和抽液管与通气管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通气管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条,所述转动条的顶端延伸出通气管主体并固定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转动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条,所述导向头的内部与支撑条固定连接。
优选的,三个所述第二密封盖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塑料连接条,三个所述塑料连接条远离第二密封盖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与抽液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塑形管芯由金属拉丝构成,所述导向头呈倾斜状。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主体由塑料软管构成,所述导向头由橡胶材质构成。
优选的,所述导向头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孔。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肺通气保护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未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151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性能胶合板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连接梁、底纵梁及双叉臂式悬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