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厌氧内循环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16806.3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38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杨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鸿展慧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厌氧内 循环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属于厌氧反应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固液传质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反应器外壳,所述反应器外壳底部连接有进水管,反应器外壳上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进水管连通,出水管上安装有阀门,出水管与进水管之间还连接有水泵,所述进水管位于反映其外壳内的一端连接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为锥形体形状,布水器表面由多个薄片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外循环结构和布水器结构使反应器反应效率高、出水水质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厌氧反应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厌氧内循环反应器。
背景技术
厌氧微生物处理是目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中不可或缺的处理工段,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首先它不仅能耗低,同时还可以产生沼气作为能源二次利用;其次厌氧反应容积负荷高,对于处理同等量的COD厌氧反应投资更低,COD即化学需氧量。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人们加强了利用厌氧消化过程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相继出现了一批现代高速厌氧反应器,即“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如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上升流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等。20世纪90年代后,又出现了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等新型厌氧生物处理装置,即“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
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内循环是基于气提原理由沼气引起的上升流和下降流而带动形成的(不依靠泵的动力)。内循环由反应器气流驱动,内循环的强弱由进水COD决定自行调节:高进水COD浓度具有较高的沼气产量、较强的循环流和较强的进水稀释作用。
其缺点有三:
一、混合液回流量由进水COD浓度决定,回流量无法调节控制,若回流量太大,床内水流上升速度超过设计值,将造成顶部颗粒污泥的流失;若回流量太小,无法保证底部污泥完全处于流化状态,而影响固液传质效率。
二、若进水COD太高,或有超高浓度的难降解或有毒物质的废水进入,单靠混合液回流稀释效果并不明显,微生物活性将受到较大的抑制。
三、混合液回流污泥浓度高,有可能造成反应器底部污泥积压,堵塞底部配水孔,进水受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固液传质效率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厌氧内循环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外壳,所述反应器外壳底部连接有进水管,反应器外壳上部开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处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进水管连通,出水管上安装有阀门,出水管与进水管之间还连接有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位于反映其外壳内的一端连接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为锥形体形状,布水器表面由多个薄片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外壳内安装有集气管和沼气提升管,集气管与沼气提升管上端均沿竖直方向安装,集气管与沼气提升管下端均连接有集气罩。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外壳内安装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内回流管,所述内回流管上端连接有位于反应器外壳上方的气液分离器,所述集气管与沼气提升管的上端均伸入气液分离器内。
进一步地,所述沼气提升管下方设置有第一反应室,集气管下方设置有第二反应室。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外循环出水回流结构:
该功能以泵作为动力,通过变频调节出水循环量,或人工调节泵两端进出水阀门,实现外循环与内循环共同控制循环水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鸿展慧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鸿展慧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168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墙面打磨盘
- 下一篇:一种货物运输用固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