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水中航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19194.3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1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宁;国卫;丁子健;王琦;柳佳滨;叶荣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深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4/10 | 分类号: | B63B34/10;B63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1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水中 航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动水中航行器。该航行器包括:航行器主体、左推进器、右推进器、左把手和右把手;在航行器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向航行器主体内部凹陷的凹槽;凹槽向航行器主体的后方延伸;凹槽用于提供手部和胳膊的容纳空间;左把手固定在位于左侧的凹槽内部;右把手固定在位于右侧的凹槽内部;左推进器和右推进器对称分布在航行器主体的左右两侧;左推进器和右推进器的出水方向朝向航行器主体的后方。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水中航行器能够避免手部和胳膊直接与水中物体产生摩擦和碰撞,实现在航行过程中对手部和胳膊的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中航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水中航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水上娱乐项目的发展,水中航行器的类型越来越多。水中航行器不仅可以用于水上娱乐,带动游客在水上滑行,还可以用于水上救援,将遇到危险的人带到岸边或附近的船舶上。水中航行器在航行过程中可能会与水中的物体发生摩擦或碰撞且现有的水中航行器多采用将操作把手设置在航行器的最外侧以便于掌控,然而该设置方式容易导致在航行过程中与水中的物体发生摩擦或碰撞时手部或胳膊也会发生摩擦或碰撞,存在一定的受伤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水中航行器,避免手部和胳膊直接与水中物体产生摩擦和碰撞,实现在航行过程中对手部和胳膊的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电动水中航行器,包括:航行器主体、左推进器、右推进器、左把手和右把手;
在所述航行器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向所述航行器主体内部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向所述航行器主体的后方延伸;所述凹槽用于提供手部和胳膊的容纳空间;所述左把手固定在位于左侧的凹槽内部;所述右把手固定在位于右侧的凹槽内部;
所述左推进器和所述右推进器对称分布在所述航行器主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左推进器和所述右推进器的出水方向朝向所述航行器主体的后方。
可选的,在所述航行器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和充电口;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航行状态;所述充电口用于外接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可选的,在所述左把手和/或所述右把手上的手持部分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在所述航行器主体内部设置有主控模块;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左推进器和所述右推进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用户握在所述左把手和/或所述右把手上的压力;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在无压力时控制所述左推进器和所述右推进器停止推进。
可选的,在所述左把手和所述右把手的大拇指对应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调速按钮;在所述左把手与所述右把手内部且正对所述调速按钮设置有磁感应传感器;在所述调速按钮与所述磁感应传感器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和磁块;所述磁块与所述调速按钮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用于在所述调速按钮按下时向所述调速按钮施加使所述调速按钮复位的支持力;
所述磁感应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磁感应传感器用于在对应的调速按钮按下时检测所处位置的磁场的变化从而确定所述调速按钮的按压程度;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按压程度控制对应的推进器的推进速度。
可选的,在所述航行器主体内部设置有电池;在所述左把手或所述右把手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按键;所述电源开关按键用于导通和切断所述电池对所述左推进器和所述右推进器的电源供应。
可选的,在所述左把手或所述右把手上设置有定速按钮;所述定速按钮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在获取到所述定速按钮的信号后控制所述左推进器和所述右推进器按照当前速度定速推进。
可选的,所述左推进器和所述右推进器所在涵道的吸水口均位于对应侧的所述凹槽的下方。
可选的,在每个所述凹槽的上顶面或下底面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用于形成提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深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深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191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