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抛丸机的自动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0206.4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16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鑫赢原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1/10 | 分类号: | B24C1/10;B24C3/00;B24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160 重庆市永川区星光大道***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丸 自动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抛丸机的自动收集装置,包括抛丸室。该抛丸机的自动收集装置,通过抛丸器将弹丸抛出,抛出的弹丸对经由传输平台传入抛丸室内部的铸件进行加工,加工后的弹丸掉落至传输平台的下方,此时弹丸与转动扇叶相接触使得转动扇叶转动,转动扇叶带动转动轴和转动凸轮转动,转动凸轮挤压筛板,筛板在转动凸轮和连接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做上下往复运动,此时筛板对掉落至筛板表面的弹丸和杂质进行筛分,该装置能够充分的利用抛丸器抛丸带来的冲击力对弹丸进行筛分,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并且绿色环保,通过缓冲弹簧使得转动扇叶在与弹丸接触的时候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对转动扇叶起到了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抛丸机的自动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抛丸机是通过抛丸器将钢砂钢丸高速抛落冲击在材料物体表面的一种处理技术,相比其他表面处理技术来说,它更快、更有效并且可对部分保留或冲压后的铸造过程,20世纪30年代美国公司在世界上制成第一台抛丸机,中国的抛丸强化设备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仿前苏联技术,抛丸机也可用于去除毛刺、隔膜和铁锈,可能会影响物体部分的完整性、外观或定义,抛丸机也可以针对一个部分涂层的表面去除表面的污染物,并提供一个增加涂层的附着力表面轮廓,达到强化工件的目的,抛丸机不同于喷丸机,在于这是用来降低零件的疲劳寿命增加不同的表面应力,增加了部件的强度或防止微动。
市面上的抛丸机种类较多,但是大多数抛丸机在使用后会对弹丸进行回收,回收后会使用专业的设备对弹丸进行筛分,但是在对弹丸收集后再运送至专业设备内部进行筛分不仅耗时长,且需要额外投入设备和人工成本,成本较高,故此提出一种抛丸机的自动收集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丸机的自动收集装置,具备成本低廉等优点,解决了设备和人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成本低廉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抛丸机的自动收集装置,包括抛丸室,所述抛丸室的左侧插接有贯穿抛丸室且延伸至抛丸室右侧的传输平台,抛丸室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抛丸器,抛丸室室内前后两侧壁上均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槽内上下两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轴,导向轴的外部套接有位于移动槽内部的移动块,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接在导向轴外部且与移动槽槽内底壁相连接的缓冲弹簧,前后两侧所述移动块之间活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部套接有转动凸轮和转动扇叶,所述抛丸室前后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槽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连接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前后两侧所述活动块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与筛板固定连接,所述抛丸室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合页铰接有出料门。
优选的,所述移动槽共有十个,十个所述移动槽分为五组,五组所述移动槽呈等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转动凸轮共有十个,十个所述转动凸轮分为五组,五组所述转动凸轮与五组所述移动槽呈一一对应的关系。
优选的,所述转动扇叶共有五个,五个所述转动扇叶与五组所述转动凸轮呈一一对应的关系,且一组两个所述凸轮位于相对应的转动扇叶的前后两侧。
优选的,所述活动槽共有十个,十个所述活动槽分为五组,五组所述活动槽与五组移动槽呈交叉分布。
优选的,所述筛板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倾斜面,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十度。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丸机的自动收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鑫赢原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鑫赢原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02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电解槽
- 下一篇:一种节能集装箱房的可调式基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