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引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1735.6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73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谢永鹏;李小民;刘克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2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管 切开 套管 更换 引导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引导装置。包括新套管、内芯导管、导丝、盖帽、固定头;固定头中心位置有圆孔,导丝通过圆孔插入,固定头与内芯导管相连接,盖帽盖在套管上。所述气管切开套管导引器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气管切开套管拔出后,突然出现的气道梗阻,导致呼吸困难,也不会出现再次插入困难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技术是目前抢救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如果气管切开套管出现移位、阻塞、气囊漏气、可疑脱管等情况时,需立刻给予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在气管切开早期,由于皮肤窦道未形成、局部组织水肿等原因,在更换气管切开套管过程中,易出现局部出血、插入假道、插入困难等情况,患者若不能及时建立通畅气道,将出现呼吸困难、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甚至危及生命。普通套管更换时无导丝引导,更换时风险大,尤其在术后48小时内或患者患者呼吸急促时,气切窦道未形成或错位,导致难以插入,可能危及生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引导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新套管1、内芯导管2、导丝3、盖帽8、固定头9;固定头9中心位置有圆孔904,导丝3通过圆孔904插入,所述固定头9与内芯导管2相连接,盖帽8盖在新套管1上。
优选的,所述新套管1靠近盖帽8处设有固定贴片10,所述固定贴片10包括新套管1穿过的贴片和分别设于所述新套管1两侧的两个侧翼,该新套管1穿过的贴片和两个侧翼在同一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新套管1两侧的两个侧翼上分别设置固定通孔11。
优选的,所述新套管1的一端带有气囊6,气囊6和气囊连接管13连接,气囊连接管13和充气囊5连接,充气囊5有外套管气囊充气口4。
优选的,所述包括新套管1上设置刻度线7。
优选的,所述固定头9包括紧挨内芯导管2两侧的卡紧头902、两侧的卡紧头固定杆903,卡紧面901。
优选的,所述新套管1为软性PVC材质。
优选的,所述导丝3导入新套管1的深度是16c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所述气管切开套管导引器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气管切开套管拔出后,突然出现的气道梗阻,导致呼吸困难,也不会出现再次插入困难的情况。
2、所述固定贴片10贴在颈部,固定带穿过所述固定通孔11在患者颈部固定,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3、刻度的设置使得导丝置入套管的深度位置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头9的示意图。
图中1-新套管,2-内芯导管,3-导丝,4-气囊充气口,5-充气囊,6-气囊,7-刻度线,8-盖帽,9-固定头,901-卡紧面,902-卡紧头,903-卡紧头固定杆,904-圆孔,10-固定贴片,11-固定通孔,12-膨胀部,13-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包括新套管1、内芯导管2、导丝3、盖帽8、固定头9;固定头9中心位置有圆孔904,导丝3通过圆孔904插入,所述固定头9与内芯导管2相连接,盖帽8盖在新套管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17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