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蓄能器的阻尼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2322.X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57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黄艳林;彭代方;解道雷;朱德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海润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王福新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蓄能器 阻尼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蓄能器的阻尼器装置,包括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所述外部结构包括缸体(5)和与该缸体(5)对接的外接体(8),所述缸体(5)一端设有前端盖(1),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外接体(8)与缸体(5)对接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并与所述内螺纹配合实现所述缸体(5)与外接体(8)的密封连接;所述内部结构包括活塞(2)、后端盖(3)、后端活塞杆(4)和蓄能器(6),所述活塞腔及蓄能器(6)内填充硅油,所述后端活塞杆(4)内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装置,使用蓄能器内置的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止蓄能器装置与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接触,起到很好的防腐作用,同时防止蓄能器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且整体美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阻尼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内置蓄能器的阻尼器装置。
背景技术
阻尼器是桥梁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桥梁与墩台之间的连接单元,在地震来临时,可以减弱地震力对桥梁的作用,起到耗能的作用。
传统的粘滞性阻尼器主要包括活塞杆、端盖、缸体、活塞、蓄能器及硅油等部件组成,常规阻尼器的蓄能器放置在缸体外侧,往往占据比较多的外围空间,表面的防腐特性要求比较,而且蓄能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影响,而使内部的硅油产生热胀冷缩,导致缸体内的硅油与蓄能器内硅油的被迫流动,最终影响阻尼器的性能,此外,外置蓄能器容易损坏,影响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蓄能器的阻尼器装置,使用蓄能器内置的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止蓄能器装置与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接触,起到很好的防腐作用,同时防止蓄能器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且整体美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蓄能器的阻尼器装置,包括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其中,
所述外部结构包括缸体和与该缸体对接的外接体,所述缸体一端设有前端盖,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外接体与缸体对接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并与所述内螺纹配合实现所述缸体与外接体的密封连接;
所述内部结构包括活塞、后端盖、后端活塞杆和蓄能器,所述后端盖设于所述缸体与外接体对接处,与所述前端盖之间构成活塞腔,所述活塞设于该活塞腔内,且所述后端盖中心设有通孔,便于所述后端活塞杆穿过该通孔与所述蓄能器连接,所述活塞腔及蓄能器内填充硅油,所述后端活塞杆内设有通孔,实现所述活塞腔与蓄能器内硅油的流通。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器设于所述外接体内,为圆柱形罐状结构,其一端向内部凹陷且中心设有充气阀,另一端开设有螺孔。
进一步地,所述内部结构包括前端活塞杆,其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前端盖延伸至所述活塞腔外。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结构包括前端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前端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外界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连接件的剖面呈“士”字形结构,其一端底部开设有凹槽,该凹槽内设有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结构包括后端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外接体连接,另一端与其他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端连接件剖面呈“士”字形结构,其一端底部外圆周设有螺纹,与所述外接体实现密封连接。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内置蓄能器的阻尼器装置,使用蓄能器内置的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止蓄能器装置与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接触,起到很好的防腐作用,同时防止蓄能器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且整体美观。
(2)本实用新型的内置蓄能器的阻尼器装置,当该阻尼器受到振动力的影响或较高温度引起的油液热胀时,腔室内的油液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后端活塞杆中的孔道进入蓄能器,将摩擦转化成内能,蓄能器吸收系统的压力震荡,减弱该力对桥梁的作用,实现阻尼器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海润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海润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23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倒挂井壁沟槽边坡支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山坡地水土保持用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