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妇科推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3111.8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83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梁群英;赵俊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群英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405 广东省广州市机场路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妇科 推药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公开了一种新型妇科推药器,其在药管内设有活塞,活塞后侧设有推杆,药管由锥形部和直管部构成;锥形部四周侧壁均布侧孔;活塞的前侧固定有锥形头;直管部的后端为握管,握管尾端设有导向螺孔,握管尾端套置有转套;推杆从导向螺孔中穿过,推杆上设有导向螺纹;推杆驱动活塞向前移动过程中,握管带动药管与推杆相对旋转。本新型妇科推药器在使时,在整个推药过程中药管能够旋转,妇科凝胶通过锥形部外壁均布的侧孔均匀分散的排出,提高了妇科凝胶与患处的直接接触面积,有利于妇科凝胶的溶解以及药效成分的快速吸收;此外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一次性使用,安全卫生,在临床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在妇科疾病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推药器。
背景技术
阴道炎、宫颈炎是妇科最为常见的病症,这类疾病的治疗手段主要以药物外用为主,其中妇科凝胶是比较常用的外用药,由于患处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妇科凝胶使用时需要借助专用的推药器置于患处。目前的推药器结构类似注射器,通常由筒管、活塞以及推杆构成,虽然其结构简单,安全卫生,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不足。具体缺点为:现有妇科推药器通过筒管前端的开口将妇科凝胶排出,排出的妇科凝胶呈团状,一方面,呈团状的妇科凝胶溶解速率慢,药物吸收效率低,另一方面,妇科凝胶与患处接触面积小,分布不均匀,即使溶解后药效也往往仅能集中作用于一带状局部区域,无法对病患部位进行全方位的药物治疗。同时,由于患者在使用妇科凝胶时,多集中于睡眠期间,身体长时间呈一姿势,妇科凝胶溶解后的药剂成分的分布位置较为恒定,进一步降低了妇科凝胶的治疗效果。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不乏有技术方案采用了筒管侧壁开孔的方式,以提高排出的妇科妇科凝胶与患处的接触面积,但这类推药器往往结构较为复杂,前后分布的侧孔排出的药量并不均一,且在使用过程中筒管内容易残留较多的妇科凝胶,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优势并不显著,进而未能被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增加妇科凝胶与患处接触面积,并使妇科凝胶分布均匀而易于溶解及吸收,可显著改善妇科凝胶治疗效果的新型妇科推药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妇科推药器,其包括一药管,药管内设有活塞,活塞后侧设有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管由前后一体成型的锥形部和直管部构成;所述锥形部的内径由前向后渐增,前端封闭,四周侧壁均布有侧孔;所述的活塞仅可在直管部内滑动,活塞的前侧固定有锥形头,锥形头的外径由前向后渐增;当活塞位于直管部最前端时,锥形头前端与锥形部的前端内壁接触,锥形头的侧壁与锥形部的内壁接触;所述的直管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管壳状的握管,握管尾端沿轴向开设有一导向螺孔,握管尾端套置有一仅可与其相对旋转的转套,转套上设有向外延伸的指柄;所述的推杆从导向螺孔中穿过,推杆上设有与导向螺孔配合的导向螺纹,推杆后端设有手柄,手柄的侧面和后端面均具有防滑纹;推杆驱动活塞向前移动过程中,在导向螺孔与导向螺纹的导向下,握管带动药管与推杆相对旋转;初始状态时,活塞位于直管部的后端,药管内腔中位于活塞前侧的空间内填充有妇科凝胶,药管外包覆有将侧孔封堵的塑料膜。
本新型妇科推药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群英,未经梁群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31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电一体化用调距式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道岔换砟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