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田间稻鱼共生养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8667.6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91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朱头秀;胡文亮;左晓斌;汤承群;李胜;陈平辉;黄敏杰;欧阳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新县水产站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G25/00;A01K63/00;A01K63/04;E03B3/02;E03F5/10;C05F3/00 |
代理公司: | 南昌卓尔精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3 | 代理人: | 陈志辉 |
地址: | 343000 江西省吉***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田间 共生 养殖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田间稻鱼共生养殖结构,包括田埂、水稻种植区、深鱼沟、浅鱼沟、鱼废分解池、蓄水池、鱼废抽吸泵和水泵,田埂围设于水稻种植区外圈,田埂与水稻种植区之间设有深鱼沟,水稻种植区内纵横交叉布设有浅鱼沟,鱼废分解池与蓄水池均设于水稻种植区外,并贴近田埂设置,深鱼沟内设有鱼废抽吸管,鱼废抽吸管上安装有鱼废抽吸泵,鱼废抽吸管进口端通入深鱼沟底部。该稻田结构突破了稻田养鱼的局限性,避免了深宽鱼沟及较大鱼对稻田结构的破坏,能生态除虫草,增加泥土的松软度及肥沃度,保证了稻谷的品质和产量,且提高了鱼的活动空间,延长了养鱼周期,能够进行多批次投放鱼苗,多批次收获生态鱼,提高了生态鱼的品质与产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田间稻鱼共生养殖结构。
背景技术
稻田养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淡水鱼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稻田养鱼是通过利用稻田水环境,在种植水稻的同时,也养殖鱼,它投资少、见效快、 无公害、效益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稻田养鱼以水稻种植为主,养鱼水产品为辅,以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丰收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稻田,鱼稻并作,不仅能坐收渔利,还能使水稻增产,是典型的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业。
现有的稻田养鱼结构为了保证养鱼的经济效益,通常只投放偏大鱼苗,为了给鱼提供足够的生存和活动空间,通常需要在水稻种植区开挖加深、加宽的十字形或井字形沟渠,便于较大鱼类度过浅水及晾干期,开挖占用大量土地和稻田空间,且过多较大鱼苗的投放破坏力度大,容易过度破坏稻田结构、稻苗、稻杆,非常不利于水稻种植,因此破坏了稻鱼共生的生态结构,较大鱼苗与小鱼苗相比生长速度缓慢,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多批次投放鱼苗,极大地降低了经济效益。且现有的稻田养鱼结构对鱼的排泄物的处理非常局限,要么不排出稻田,污染稻田水质,要么将鱼的排泄物直接清除,不进行回收利用,造成环境的污染及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田间稻鱼共生养殖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田间稻鱼共生养殖结构,包括田埂、水稻种植区、深鱼沟、浅鱼沟、鱼废分解池、蓄水池、鱼废抽吸泵和水泵,所述田埂围设于所述水稻种植区外圈,所述田埂与水稻种植区之间设有深鱼沟,所述水稻种植区内纵横交叉布设有浅鱼沟,所述鱼废分解池与蓄水池均设于所述水稻种植区外,并贴近所述田埂设置,所述深鱼沟内设有鱼废抽吸管,所述鱼废抽吸管上安装有鱼废抽吸泵,所述鱼废抽吸管进口端通入所述深鱼沟底部,出口端正对所述鱼废分解池,所述深鱼沟上方设有水管,所述水管上安装有水泵,所述水管进水端通入所述蓄水池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田间稻鱼共生养殖结构中,所述深鱼沟呈直角梯形状,与水稻种植区交界处斜下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田间稻鱼共生养殖结构中,所述深鱼沟相对水稻种植区深为0.7~0.9m ,宽为1.2~2.3m。
在本实用新型的田间稻鱼共生养殖结构中,所述水稻种植区内等间距设有三条纵向浅鱼沟(,一条横向浅鱼沟。
在本实用新型的田间稻鱼共生养殖结构中,所述浅鱼沟相对水稻种植区深为0.3~0.5m,宽为0.5~1.0m。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田间稻鱼共生养殖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深浅鱼沟的设置,突破了稻田养鱼的局限性,一方面,利用水稻的不同灌溉周期进行大小鱼苗的投放,既能够避免种植区深宽鱼沟及较大鱼对稻田结构的破坏,又能够利于水稻在整个生长阶段进行较全面的生态除虫草,且小鱼苗的活动穿梭能够增加泥土的松软度及肥沃度,极大地保证了稻谷的品质和产量,另一方面,能够在水稻的整个生长阶段进行生态养鱼,延长了养鱼周期,利用有限的稻田空间拓展了鱼苗的活动和捕食空间,极大地提高了生态鱼的品质与产量,且能够进行多批次投放鱼苗,多批次收获生态鱼,提高了稻鱼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新县水产站,未经永新县水产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86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