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30126.7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2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高洪梅;高峰;王志华;孙晋晶;申志福;夏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吉欧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填 陶粒 预制 挡墙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构造简单、施工便捷、环境友好,其中,预制墙主体(1)由若干预制挡墙块拼接而成,并不需要使用模板,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工期、节省了材料并降低了造价;加筋挡土墙墙后的筋带(4)用纤维水泥砂浆(10)包裹,增大了其与陶粒回填土(3)之间的粘结力,提高了加筋挡土墙的稳定性;并且陶粒回填土(3)选用轻质陶粒土,减小了回填土的自重,从而减小作用于加筋挡土墙上的侧向土压力,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此外,陶粒土可通过工程弃土烧结制得,可以废物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加筋挡土墙是在土中加入拉筋,利用拉筋与土之间的摩擦作用,改善土体的变形条件和提高土体的工程特性,从而达到稳定土体的目的,主要用于支撑路基、路堑、隧道洞口、桥梁两端的路基边坡等。1963法国学者亨利·维达尔(Henri Vidal)首先研究了土中加筋的作用,而后付诸于实践。之后的几十年,加筋挡土墙结构迎来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公路、铁路、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中,而加筋挡墙结构中筋带和回填土之间粘结力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现存的加筋挡土墙结构都是从改善挡墙预制墙主体结构的角度出发,很少有考虑增强拉筋和回填土之间的粘结力及回填土材料,对选用墙后优质回填材料的研究亦不多。
如中国专利CN207775923U公开的一种由多个单层挡土墙结构叠加组成挡墙结构,所述单层挡土墙结构包括格栅土工布和与格栅土工布相连的面板层,所述面板层由多个废旧轮胎切开展平后横向放置并叠加制成,每个展平的废旧轮胎与格栅土工布之间均通过土工带固定相连,所述格栅土工布嵌入夯实素土中,面板层与格栅土工布之间也填充夯实素土。该方法虽然成本低廉、施工简便,但加筋挡土墙的筋带和填筑材料的粘结力并没有增强,挡墙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也没有显著提高。
如中国专利CN106337434A公开的一种加筋土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加筋土挡土墙包括面板、筋带、填土和面板基础,面板安装在面板基础上,填土填充在面板一侧,筋带分层布置在填土中,且每层筋带的一端与面板连接,筋带呈梯形状,梯形的上底靠近面板、下底远离面板。其保证在筋带布置总面积相同时,可以承受更大的土压力;或者在承受相同土压力的情况下,节约筋带用量。但所增加的筋带与回填土之间的粘结力有限,且墙后填筑材料采用普通回填土,相比于陶粒回填土,自重大、抗震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具有抗震性能强的优点,以及拥有较高的稳定性,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回填陶粒预制加筋挡墙结构,包括预制墙主体、底板、陶粒回填土、各片筋带、各根斜撑、各根排水管;
其中,底板水平设置,预制墙主体竖直固定设置于底板上,陶粒回填土置于预制墙主体的其中一侧,各片筋带水平置于陶粒回填土中,且各片筋带上的其中一端分别与预制墙主体上面向陶粒回填土的侧面固定连接,以及各片筋带上与陶粒回填土相接触部分采用纤维水泥砂浆包裹;
各根斜撑位于预制墙主体的另一侧,各根斜撑上的其中一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底板上表面、对应预制墙主体背向陶粒回填土一侧的区域,各根斜撑上的另一端分别与预制墙主体上背向陶粒回填土的侧面固定连接,各根斜撑用于固定预制墙主体;
各根排水管设置于预制墙主体中,且各根排水管的两端分别贯穿预制墙主体上相对陶粒回填土与斜撑的两侧,以及各根排水管上对应陶粒回填土一侧的端口位置、高于其对应斜撑一侧的端口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压顶梁,压顶梁平面的尺寸与所述预制墙主体顶面的尺寸相适应,压顶梁固定设置于预制墙主体的顶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土工布,土工布铺设于所述预制墙主体上、面向陶粒回填土的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吉欧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吉欧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301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程物探勘察用红外测距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免拆模的现浇混凝土楼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