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余热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30305.0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1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白彦江;鱼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色十二冶金重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54 | 分类号: | F22B37/5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千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59 | 代理人: | 黄莉 |
地址: | 400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锅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锅炉,包括主套管、余热锅炉本体和控制机构,所述余热锅炉本体包括上外壳,所述上外壳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蒸气出口,所述上外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污口,所述主套管的一端设置有螺旋杆,且螺旋杆与排污口转动连接,所述螺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B;通过设计了安装在上外壳内部的主套管和副套管以及主套管内部的螺旋杆和副套管内部的驱动框架、驱动轴和活塞便于对排污口进行清理,防止异物在排污口的内部堆积,进而对排污口造成堵塞,从而使得该装置无法正常使用,有效的保证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余热锅炉由锅筒、活动烟罩、炉口段烟道、斜1段烟道、斜2段烟道、末1段烟道、末2段烟道、加料管(下料溜)槽、氧枪口、氮封装置及氮封塞、人孔、微差压取压装置、烟道的支座和吊架等组成。余热锅炉共分为六个循环回路,每个循环回路由下降管和上升管组成,各段烟道给水从锅筒通过下降管引入到各个烟道的下集箱后进入各受热面,水通过受热面后产生蒸汽进入进口集箱,再由上升管引入锅筒。各个烟道之间均用法兰连接。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599781U所公开的用于大型连续重整装置四合一或二合一加热炉的余热锅炉,其虽实现了、传热效果好,容易实现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等优点,授权公告号为CN203629342U所公开的一种燃油式磷矿石煅烧窑的余热锅炉设备,其虽实现了不仅占地面积小、蒸汽过热器安全,而且排灰及时、炉墙密封性好,但并未解决现有的余热锅炉实为一体式焊接结构,在对其内部进行维修时十分的不便,而其排污口在长时间使用之后,水垢又极易粘黏在其内部,从而造成堵塞,影响整个大装置的正常使用,同时由于其结构性,导致不利于清理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余热锅炉。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锅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现有的余热锅炉实为一体式焊接结构,在对其内部进行维修时十分的不便,而其排污口在长时间使用之后,水垢又极易粘黏在其内部,从而造成堵塞,影响整个大装置的正常使用,同时由于其结构性,导致不利于清理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锅炉,包括主套管、余热锅炉本体和控制机构,所述余热锅炉本体包括上外壳,所述上外壳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蒸气出口,所述上外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污口,所述主套管的一端设置有螺旋杆,且螺旋杆与排污口转动连接,所述螺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B,所述主套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副套管,且副套管与蒸气出口固定连接,所述副套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A,且锥齿轮A与锥齿轮B相互啮合,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驱动框架,所述驱动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弹簧A,且弹簧A与活塞和副套管均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余热锅炉本体还包括下外壳,且下外壳与上外壳固定连接,所述上外壳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吊环,所述下外壳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风口。
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闭合塞,所述闭合塞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片B,且固定片B与风口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片B的上表面设置有按板,所述按板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弹簧B,所述按板的下表面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片A,且固定片A与闭合塞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片A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C,且弹簧C与闭合塞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套管的剖面形状为“L”形,且主套管的内部为中空。
优选的,所述驱动框架的剖面形状为“U”字形,且驱动框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所述驱动轴的外表面设置有波浪形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色十二冶金重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色十二冶金重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303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性炭吸附池填装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轨道交通环境温度湿度融合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