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强水回收的气水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30957.4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2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祁时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襄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8 | 分类号: | B01D45/08;B01D5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经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4 | 代理人: | 张淼超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回收 水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烟气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增强水回收的气水分离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包括外筒、中筒、内筒、第一折流冷却设备、第二折流板和丝网回收器,所述中筒套设在内筒外,所述外筒套设在中筒外,所述第一折流冷却设备设置在中筒底部,所述第二折流板设置在内筒的底部,所述丝网回收器设置在内筒的上部,外筒上设置有进气管。通过设置折流板和冷却设施,我们可以将烟气的出口温度降低8‑12℃,同时排除98%夹带的水分,以一台300MW的机组为例,折扣掉冷却水损耗每小时能回收20‑35吨水,本实用新型的可以适应较大范围的风量和水气比,用途广泛、经济效益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强水回收的气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燃煤发电是我国主要发电形式,截至2015年,燃煤发电装机容量占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59%,燃煤电厂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7.9%,燃煤发电消耗标准煤11.5亿t,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42%。作为耗水耗能大户,巨大的水资源消耗使得燃煤电站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我国2005—2020年电力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发电节水的问题,必须着力发展适用于水资源短缺地区的节水型烟气污染控制技术;此外,工业用水成本逐步升高,2012年,国家修订了取水定额标准,将火力发电取水定额在2002年的基础上下调了30%以上;2015年4 月,我国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提出了严格的水污染防治目标,燃煤电厂面临着巨大的节水减排压力,而我国大部分新建燃煤机组选址在西部产煤缺水地区,节水降耗需求迫切,经济有效的节水降耗措施将对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意义重大。
燃煤发电的烟气中的水分主要来自于两个部分,其一是煤中氢元素燃烧生成的水,其二是尾气处理过程中夹带的水,特别是湿法脱硫系统,燃煤机组湿法脱硫后排放的湿烟气中水分携带量约为80g/kg干烟气,温度在50℃左右,是电厂水资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以潜热的形式排放大量低温余热,且引起烟道腐蚀、“白烟”、烟囱雨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能将温度降低9-10℃,并通过一定方法将烟气夹带的水滴收集下来,那么回收下来的水能补充湿法脱硫所损失的水分,实现脱硫系统零水耗的效果,并将有效减低“烟囱雨”等现象,减小环境压力,对于缺水地区意义重大。
专利文号CN201420635966.8提供了一种常见的气水分离器,但是这种气水分离器是采用旋风分离,可以接受的风速和气水比范围较窄,同时也没有设置降温系统,水回收效果没有达到最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水回收的气水分离器,具有提高水回收效果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增强水回收的气水分离器,包括外筒、中筒、内筒、第一折流冷却设备、第二折流板和丝网回收器,所述中筒套设在内筒外,所述外筒套设在中筒外,所述第一折流冷却设备设置在中筒底部,所述第二折流板设置在内筒的底部,所述丝网回收器设置在内筒的上部,外筒上设置有进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较高压的气体从进气管内先喷射在第一折流冷却设备上,流速较高的烟气传热效果比较好,随后烟气进入中筒和内筒的夹层,再折返到内筒底部通过第二折流板进入内筒,再通过丝网回收器捕获所剩不多的液滴,最终排出干度极高的烟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折流冷却设备包括第一折流板、设置在外筒和中筒之间的冷水蛇管,所述冷水蛇管上方开有冷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水蛇管可以使得烟气在通过内筒和中筒夹层之间时不断的对烟气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折流板内部开有空腔,所述第一折流板顶部有进水口,进水口与冷水蛇管相连,第一折流板侧面底部开有放水槽,放水槽与空腔相连通,周向设置有积水板,积水板将第一折流板和中筒之间的缝隙封闭起来,积水板上设置有下水管,所述下水管上端设置有溢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襄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襄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309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