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凝露冰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31952.3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4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崔培培;马长州;段洪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1/00 | 分类号: | F25D11/00;F25D21/04;F25D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孙永智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凝露 冰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凝露冰箱,涉及冰箱防凝露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冰箱本体冷藏室设有对开的左门体以及右门体;冰箱本体与左门体相对位置处安装有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冰箱本体与右门体对应位置处安装有第二超神波传感器;左门体与右门体之间设置翻转梁;翻转梁内设置有与冰箱主控板连接的加热器。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对开的左门体距离冰箱本体的第一距离D1以及右门体距离冰箱本体的第二距离D2,并通过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距离差值K,控制加热器加热量,能够有效消除凝露的同时避免热量浪费、节约资源,且安装方便,便于装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冰箱防凝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凝露冰箱。
背景技术
凝露是由于高温高湿的气体在遇到低温物体时,当小于等于露点温度而在其表面液化成液体的现象。由于冰箱箱内的温度远低于冰箱外的温度,箱体内的冷量通过门封或绝热层向向外扩散,故箱体、门体的表面温度较低,遇到高温高湿的气体就会在其表面凝结成露,产生凝露现象。凝露现象不但影响冰箱的外观,影响用户体验,长时间凝露还会导致金属零部件腐蚀生锈,塑料零部件发霉发臭,降低冰箱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冷藏对开门冰箱,为防止其两冷藏门体结合处凝露,在两门之间设置翻转梁并在翻转梁上布置加热器以利用加热器散发的热量来蒸发凝结在其表面的凝结水,达到防凝露的效果。但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工艺生产装配等差异,用户开门闭合相对随意性,现有技术使用的门开关无法检测两冷藏门体与翻转梁配合间隙、两门垂直面不同面程度不同,导致箱体冷气通过翻转梁与门体之间的门封漏冷量不同,需要的翻转梁加热量亦不同。为了解决实际使用问题,一般制定翻转梁控制规则时,需考虑上述差异给出加热余量,以满足生产需求。但此时给定的加热余量存在一定的能源浪费。
亦有技术通过在翻转梁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其表面温度,并于露点温度进行比较,精确控制翻转梁加热器加热量,但在翻转梁上设置传感器由于加热丝布置问题,难以确定温度传感器不受加热干扰的位置,且在翻转梁上布置传感器线束存在难度,工艺不好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凝露冰箱,通过检测对开的左门体距离冰箱本体的第一距离D1以及右门体距离冰箱本体的第二距离D2,并计算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距离差值K,并通过加热量P=P0+Ph控制精确计算加热器加热时间,能够有效消除凝露的同时避免热量浪费、节约资源,且安装方便,便于装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凝露冰箱,通过检测对开的左门体距离冰箱本体的第一距离D1以及右门体距离冰箱本体的第二距离D2,并计算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距离差值K,并通过加热量P=P0+Ph控制精确计算加热器加热时间,能够有效消除凝露的同时避免热量浪费、节约资源,且安装方便,便于装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防凝露冰箱,所述冰箱本体冷藏室设有对开的左门体以及右门体;包括:所述冰箱本体与左门体相对位置处安装有第一超声波传感器;所述冰箱本体与右门体对应位置处安装有第二超声波传感器;
所述左门体与右门体之间设置翻转梁;所述翻转梁内设置有与冰箱主控板连接的加热器;所述冰箱主控板,控制接收第一超声波传感器检测的左门体与冰箱本体之间的第一距离D1以及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检测的右门体与冰箱本体之间的第二距离D2;所述冰箱主控板,还控制加热器开关;所述冰箱主控板还与报警系统连接。
一种防凝露冰箱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S00: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并传递第一距离D1至冰箱主控板,同时,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并传递第二距离D2至冰箱主控板;
S01:所述冰箱主控板判断是第一距离D1大于距离预设值Dmax或者第二距离D2大于距离预设值Dmax;若是,冰箱主控板计时并执行S02;若否,执行S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319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轮胎总成下线堆垛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