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步履式静压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36881.6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7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尚贤菊;庄光明;施晓春;尚俏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易和桩基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20 | 分类号: | E02D7/2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海曙钧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1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步履 静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步履式静压桩机,包括底盘,设在底盘上的吊臂座和压桩装置,底盘包括平台、经多个顶升油缸连接并设于平台两端下方的各一横移机构、经多个顶升油缸连接并设于平台两侧下方的各一纵移回转机构,还包括滑动配合在吊臂座以左的平台上的第一活动配重块,第一活动配重块的右端与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杆的左端连接,第一油缸的右端与平台连接;第一活动配重块的俯视形状为缺口朝向压桩装置的匚字形;还包括滑动配合在平台上且位于平台下方的第二活动配重块,平台上有将第二活动配重块推至压桩装置下方或拉回吊臂座下方的第二油缸。本步履式静压桩机能兼顾压桩和移动时抗倾覆稳定性需求、规避压桩机对旋挖机打孔的干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步履式静压桩机。
背景技术
相对打桩机、振动桩机而言,静压桩机具有振动小和噪音低的特点。但现有技术的步履式静压桩机仍存在以下不足:所压桩越深,吊臂高度越高,则底盘占地面积就越大,而为了增强底盘对抗压桩时反作用力的抗倾覆的稳定性和增加底盘在步履式静压桩机移动时抗倾覆稳定性,现有技术的步履式静压桩机一般都将压桩机构或称压桩装置置于桩机中部,并在该中部设有一块体积较大和重量较重的配重块,使得配重块可以同时满足施工和行进两种状态下的稳定性。而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需要先用另一台旋挖机打桩孔,再用步履式静压桩机植桩,两台设备衔接连续施工,并且两个桩孔或称两根桩之间的距离有时相隔较近,但若处在边沿转角处或有障碍物等受限条件下的施工现场,由于以上现有技术中压桩机构和固定的一块配重块位于桩机中部,对旋挖机打桩孔的施工形成干涉,只能移开步履式静压桩机,先打孔再植桩,两台笨重的设备在施工场地来来回回移动,不但增加了油料设备和人工成本,而且中断两台设备的连续施工,延长了施工时间,降低了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兼顾压桩和移动时抗倾覆稳定性需求并能规避压桩机构和配重块对旋挖机打孔的干涉的步履式静压桩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步履式静压桩机,包括底盘,设在底盘上的吊臂座、吊臂和压桩装置,所述的底盘包括平台、经多个顶升油缸连接并设于平台两端下方的各一横移机构、经多个顶升油缸连接并设于平台两侧下方的各一纵移回转机构, 还包括滑动配合在吊臂座以左的平台上的第一活动配重块,第一活动配重块的右端与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杆的左端连接,第一油缸的右端与平台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步履式静压桩机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配重块为滑动配合在平台上的活动配重块,可在第一油缸的驱动下沿平台左右方向滑动并可定位在最左端至吊臂座以左的平台顶部的任何位置。实际施工过程中,第一活动配重块置于底盘最左端的压桩装置处,从而满足增强底盘对抗压桩时反作用力的抗倾覆的稳定性的要求,又能在步履式静压桩机移动时将第一活动配重块缩回以满足移动时底盘抗倾覆稳定性要求,两者能同时兼顾。同时,压桩施工时由于压桩装置和第一活动配重块均在底盘左端,避免与靠近的旋挖机产生干涉,从而可实现打孔和植桩同时进行,节约了设备移动的油料、设备和人力成本,保证了两台设备的连续施工,大幅度缩短施工时间,如可缩短施工时间约一半,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如可提高施工效率约一倍。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活动配重块的俯视形状为缺口朝向压桩装置且前后侧部分能置于压桩装置前后侧的匚字形。采用以上结构后,第一活动配重块与压桩装置的配合性能更好。
进一步地,平台的前后两侧各有一根与第一活动配重块底面两侧的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一导轨,第一活动配重块的右端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各自的第一活塞杆连接,前后两侧的各第一油缸的右端均与平台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第一活动配重块与平台的滑动配合更稳定可靠,操作更灵活。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导轨为上凸且横截面为矩形的凸条,所述的滑槽为转动配合在每根凸条上的两个第一滚轮,第一滚轮的外圆周上的凹槽的形状尺寸与凸条的横截面形状尺寸相吻合。采用以上第一导轨和滑槽的具体结构后,导轨和滑槽的配合更稳定可靠,操作更灵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易和桩基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易和桩基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368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建筑安全防范的红外线探测器
- 下一篇:自动恒温快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