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渗与海水淡化相结合的海洋水库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37606.6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87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练继建;王孝群;燕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E02B3/06;E02B3/16;C02F1/4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蒙蒙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渗 海水 淡化 相结合 海洋 水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渗与海水淡化相结合的海洋水库,包括水域分隔系统和海水淡化系统,所述水域分隔系统包括防波堤和防渗帷幕,所述防波堤将原本间歇性连通的潟湖的内外水域分隔为外海海域和淡水水库;所述防渗帷幕设置于防波堤的底部;所述海水淡化系统用于补充和置换淡水水库内的水体;所述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海水淡化膜、高压盐水区、淡化水区和高压水泵;所述淡化水区的一侧与高压盐水区相连通、另一侧与淡水水库相连通,所述海水淡化膜布设在高压盐水区与淡化水区的连通处。本实用新型利用海岸潟湖建造海洋水库,可获取海洋水库淡水资源,为海岸潟湖的长期开发利用以及其上人员的生活需求提供了基础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防渗与海水淡化相结合的海洋水库。
背景技术
海岸潟湖是海岸地带由堤岛或沙嘴与外海隔开的平静的浅海水域,而珊瑚潟湖由环状珊瑚礁环绕或由坝状珊瑚礁相隔而成,水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潟湖广泛分布于波能较低或中、弱潮的海岸地带,潟湖海岸大约占世界海岸线总长度的13%,因此对潟湖进行开发利用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利用潟湖的天然优势,人们可以筑堤形成淡水水库,可利用潟湖周边的水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形成电力供应。在淡水资源和能源供给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人类活动,实现海岸潟湖相关资源的充分利用。
海岸潟湖开发利用第一个需要解决的是淡水水源问题。潟湖内部虽与外海隔开,但每当潮位较高时,两者将相互连接,因此湖内水源为盐度较高的咸水,为了在潟湖内部形成淡水水库,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防渗与海水淡化技术相结合的海洋淡水水库形成及其淡水源获取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渗与海水淡化相结合的海洋水库。本实用新型利用海岸潟湖建造海洋水库,可获取海洋水库淡水资源,为海岸潟湖的长期开发利用以及其上人员的生活需求提供了基础保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渗与海水淡化相结合的海洋水库,以珊瑚礁环绕而成的潟湖作为地基,包括:
水域分隔系统,所述水域分隔系统包括防波堤和防渗帷幕,所述防波堤布设在所述地基上,将原本间歇性连通的所述潟湖的内外水域分隔为外海海域和淡水水库;所述防渗帷幕设置于所述防波堤的底部并靠近所述外海海域的一侧;以及,
海水淡化系统,所述海水淡化系统用于补充和置换所述淡水水库内的水体;所述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海水淡化膜、高压盐水区、淡化水区和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布设在所述防渗帷幕靠近所述外海海域的一侧;所述高压盐水区布设在所述防渗帷幕靠近所述淡水水库的一侧;所述淡化水区布设在所述防渗帷幕靠近所述淡水水库的一侧,并且,所述淡化水区的一侧与所述高压盐水区相连通、另一侧与所述淡水水库相连通;所述海水淡化膜布设在所述高压盐水区与所述淡化水区的连通处。
进一步地,所述防波堤封闭环绕所述潟湖,且所述防波堤的堤顶高程高于附近所述外海海域的最高潮位。
进一步地,所述防渗帷幕封闭环绕所述潟湖,且所述防渗帷幕设置有排水系统;所述防渗帷幕的帷幕深度低于所述淡水水库的底高程。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水泵所能提供的压力满足所述海水淡化膜所需的操作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水泵的安装数量,根据所述海水淡化膜的布设面积所计算的最大海水淡化速率以及所述高压水泵的流量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域分隔系统,利用潟湖地形的天然优势,上筑防波堤,下设防渗墙,有效地将潟湖内外水域分隔,形成安全稳定的淡水水库;所述海水淡化系统,在防渗帷幕两侧分别设置输水和海水淡化设施,利用防波堤内外水位差,为海水淡化膜提供一部分压力,提高了海水淡化的效率,可长期且高效地为所述淡水水库提供淡水水源;该种海洋水资源与空间利用的方法,具有因地制宜,节约建设和运行成本、海水淡化效率高的综合优势,是一种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方法,为人类进一步长期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基础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376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LPWAN的无感智能锁
- 下一篇:找平扣去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