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37749.7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73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朱莹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莹莹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引流 中心 静脉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属于中心静脉导管技术领域。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包括排流管,所述排流管的外表面开设有分流孔,所述分流孔的内部卡接有分流管,所述排流管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阻流管,所述阻流管的内部开设有应流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分流孔、应流孔、排流管和阻流管的配合使用,医疗人员可通过移动阻流管使应流孔与分流孔相对应,排流管内积液中的絮状物可通过分流孔流入分流管内,有效避免中心静脉导使用时贴壁现象的发生,通过多个分流孔和应流孔的设置,可明显降低导管堵管概率,使积液引流更顺畅,具有可降低导管堵管的概率且结构简单,便于医疗人员进行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心静脉导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
背景技术
中心静脉导管属于血管内管的一种,放置于大静脉中。常用于:测量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用以评估循环生理参数,以及估计体液多寡;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常出现在失血量可能较大的手术,或者是急救时维持血压;长期肠外营养,长期抗生素注射,长期止痛药注射的给予途径;对于周边静脉(小静脉)较具刺激性的药物,改从中心静脉导管注入。例如:胺碘酮等;血液透析的管道,如血浆置换或洗肾肿瘤的化疗,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防止药液外渗;为反复输液的患者建立良好的输液通道,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重症患者建立输液通路。
目前临床上引流浆膜腔积液基本都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该导管内径仅1mm左右,积液中如絮状物较多或出现导管尖端贴壁情况则无法顺利引流积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引流不通畅的问题,而提出的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包括排流管,所述排流管的外表面开设有分流孔,所述分流孔的内部卡接有分流管,所述排流管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阻流管,所述阻流管的内部开设有应流孔。
优选的,所述排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本体,所述分流管为软体。
优选的,所述排流管的正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阻流管连接块。
优选的,所述阻流管连接块固定连接在阻流管的一侧,所述分流孔与应流孔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分流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分流孔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开设在排流管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分流管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分流管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在排流管的外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分流孔、应流孔、排流管和阻流管的配合使用,医疗人员可通过移动阻流管使应流孔与分流孔相对应,排流管内积液中的絮状物可通过分流孔流入分流管内,有效避免中心静脉导使用时贴壁现象的发生,通过多个分流孔和应流孔的设置,可明显降低导管堵管概率,使积液引流更顺畅。
2、本实用新型,通过阻流管连接块、空腔、阻流管和滑槽的配合使用,医疗人员可通过推动阻流管连接块在滑槽内滑动,即可带动阻流管在空腔内进行滑动,从而使应流孔与分流孔相对应,其操作过程简单便捷省时省力,不仅整体结构连接紧凑,密封性强,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可降低导管堵管的概率且结构简单,便于医疗人员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流管正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莹莹,未经朱莹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377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心机的血型卡转子结构
- 下一篇:一种龙头出水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