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包电池及其储能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42314.1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45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人;李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2 | 分类号: | H01M10/52;H01M10/052;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蒋爱花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及其 单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软包电池及其储能单元,该软包电池包括封装在壳体(100)内部的电芯本体(200),电芯本体的侧面凸设有极耳(300),且极耳伸出于壳体的封边之外,在凸设有极耳的一侧,壳体的封装膜体内侧与电芯本体的外缘轮廓之间的空隙处,设有用于吸附电芯本体产气的吸附体(40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对电芯本体所产生的气体吸附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软包电池及其储能单元。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软包电池是为电动汽车提供能源的关键部件,现有的软包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其内部的电芯会伴随着产生气体,特别是NCM(811)等高镍材料,循环过程中产生气体的现象会尤其严重,在持续循环1500次左右之后电芯产气量可以达到200ML左右,而且软包电池的电芯外层只有铝塑膜封装,形成动力电池的壳体,相比于方形电芯的外壳强度较低,一旦在充气状态下发生破裂就会导致安全问题,所以如何抑制软包电池产生气体就显得极为重要。此外,电芯产生气体还会影响软包电池的循环寿命,产气量越大,极片接触越差,循环衰减也就越快,而且产气量越大,铝塑膜越容易破裂,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国内、外解决产气的问题,现有的技术手段主要是从正、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配方着手,优化工艺以及电解液方案,但这些方法不但明显降低了软包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而且也无法从根本上直截了当地解决电芯的产气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解决电芯在循环过程中产生气体的问题,提供一种软包电池及其储能单元,在凸设有极耳的一侧的壳体的封装膜体内侧与电芯本体的外缘轮廓之间的空隙处,设有用于吸附所述电芯本体产气的吸附体,不但结构简单紧凑,而且明显改善了软包电池的产气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软包电池,包括封装在壳体内部的电芯本体,所述电芯本体的侧面凸设有极耳,且所述极耳伸出于所述壳体的封边之外,在凸设有所述极耳的一侧,所述壳体的封装膜体内侧与所述电芯本体的外缘轮廓之间的空隙处,设有用于吸附所述电芯本体产气的吸附体。
优选地,所述吸附体分别设置在所述极耳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吸附体环绕设置在所述极耳的所述凸设位置处的四周。
优选地,所述吸附体的设置厚度和所述极耳的总厚度≤所述电芯本体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吸附体的设置长度≤所述电芯本体的外缘轮廓到所述壳体的封边内侧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吸附体的设置宽度≤所述电芯本体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吸附体外部包裹有透气性薄膜层。
优选地,所述极耳凸设在所述电芯本体的一侧侧边或相对的两侧侧边。
优选地,所述吸附体包括:包硅改性纳米碳酸钙材料体、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体、氧化镁掺杂硅基介孔材料体、硅胶体、从介孔分子筛原粉材料体或毛竹活性炭体的其中之一。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储能单元,包括如上所述的软包电池。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凸设有极耳的一侧的壳体的封装膜体内侧与电芯本体的外缘轮廓之间的空隙处,设置用于吸附所述电芯本体产气的吸附体,结构简单紧凑,对电芯本体所产生的气体吸附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软包电池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软包电池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向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423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户外高压环网柜电缆分支箱
- 下一篇:一种车载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