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变速器换挡器控制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47126.8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8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韦秀将;盛一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鸿吉智能控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2 | 分类号: | F16H61/02 |
代理公司: | 绍兴普华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4 | 代理人: | 韩云涵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变速器 换挡 控制 单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变速器换挡器控制单元,包括主控芯片、电源模块、CAN通讯模块、数据存贮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位置检测模块、连接器模块。换挡器控制单元直接把换挡装置上的位置传感器信号检测单元集成到控制单元内部,同时把控制单元集成到换挡装置上安装,大大减小了安装体积,也减少了线束的长度,节约成本同时可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换挡器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自动挡汽车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自动变速器(AT)在自动档汽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般来说,驾驶员需要操作的自动变速器(AT)档位分别为驻车(P)、倒挡(R)、空挡(N)、前进挡(D),自动变速器(AT)自动换挡器总成包含控制单元和换挡机构,换挡机构除了机械部分外还包含了一个直流电机和位置传感器。换挡器控制单元替代操纵杆机械拉索,可以接收一些开关信号(驾驶员意图)驱动自动换换挡器电机,把自动变速器换挡操纵机构切换到不同的位置进行换挡。同时实时读取位置传感器识别档位状态实现闭环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换挡器控制单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自动变速器换挡器控制单元,包括主控芯片、电源模块、CAN通讯模块、数据存贮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位置检测模块、连接器模块,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连接器模块相连,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主控芯片、CAN通讯模块、数据存贮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位置检测模块相连以提供电源,CAN通讯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均与连接器模块相连,CAN通讯模块与主控芯片之间信号连接,数据存贮模块与主控芯片相连,电机驱动模块与主控芯片相连,位置检测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信号处理模块与主控芯片相连。
作为优选,还包括看门狗监控模块,看门狗监控模块与主控芯片相连。
作为优选,主控芯片为KEA128单片机。
作为优选,电源模块为UAJ1169芯片。
作为优选,电机驱动模块为VNH7070芯片。
作为优选,位置检测模块为MLX90365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集合所有的模块一起:控制单元把常用的位置传感器设计成位置检测模块集成到控制单元内,可以节约了成本,同时由于传输信号线的缩短可以减少了很多干扰信号,提高了信号的准确和安全性。除此之外,本设计的控制单元还使用了其他很多集成芯片,可以最大化缩小了产品的体积和降低了成本,符合当下汽车经量化趋势需要,也提高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可以在负40度到125度的外界环境中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自动变速器换挡器控制单元,包括主控芯片、电源模块、CAN通讯模块、数据存贮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位置检测模块、连接器模块,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连接器模块相连,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主控芯片、CAN通讯模块、数据存贮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位置检测模块相连以提供电源,CAN通讯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均与连接器模块相连,CAN通讯模块与主控芯片之间信号连接,数据存贮模块与主控芯片相连,电机驱动模块与主控芯片相连,位置检测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信号处理模块与主控芯片相连。
CAN通讯模块用于控制单元与整车其它控制器的通讯,接收信息及外发指令和状态,还具备CAN远程唤醒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鸿吉智能控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鸿吉智能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471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仙水雾化美肤洗脸盆
- 下一篇: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环保型水循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