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制造用抛光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54135.X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34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天林;寇元哲;郭晋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陇东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54 | 分类号: | G01R31/5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惠银银 |
地址: | 74500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制造 抛光 检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制造用抛光检测设备,包括万用表以及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多组连接器,外壳内设有供连接器安装的管腔;所述连接器包括外胶圈、插针连接端子、紧固圈、外包有绝缘套的导线和网线芯线连接端子,本实用新型通过表笔连接万用表,利用万用表实现网线芯线连接通断的检测,通过切换表笔在万用表上的接入孔位,这样便可实现不同网线芯线之间的测试,整个过程网线芯线不会出现脱落,整体易于标记,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检测,具体是一种智能制造用抛光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制造所采用的抛光检测设备一般都是一机一台,随后检测设备通过有线通讯的形式将检测数据传递给集中器,有线通讯设备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串口通讯、专业总线型的通讯、工业以太网的通讯以及各种通讯协议之间的转换设备。但由于抛光设备在本身的实际使用工况各部相同,因此检测仪是否正常工作以及是否正常通讯仍然需要人为的去手动检测,对于有限通讯设备的检测一般需要检测仪,而对于双绞线的检测一般需要做水晶头,但是整个过程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制造用抛光检测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制造用抛光检测设备,包括万用表以及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多组连接器,外壳内设有供连接器安装的管腔;所述连接器包括外胶圈、插针连接端子、紧固圈、外包有绝缘套的导线和网线芯线连接端子,所述外胶圈采用胶黏的形式安装在管腔的前端位置,插针连接端子固定安装在外胶圈的内侧位置,紧固圈胶黏在插针连接端子的内侧端位置,紧固圈上设有紧固孔,利用紧固孔可以实现对表笔插针的固定;所述插针连接端子采用铜材制成,且插针连接端子设有供表笔插针插入的插孔;所述插针连接端子通过导线连接网线芯线连接端子,网线芯线连接端子设有与导线插孔相通的插槽,且外壳的上表面设有与插槽相通过的紧固孔,紧固孔内固定有紧固胶圈,通过紧固胶圈将测试的网线芯线按压在插槽内;此时通过表笔连接万用表,利用万用表实现网线芯线连接通断的检测,通过切换表笔在万用表上的接入孔位,这样便可实现不同网线芯线之间的测试,整个过程网线芯线不会出现脱落,整体易于标记,使用更加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采用绝缘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器的数量为2n,且n大于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表笔连接万用表,利用万用表实现网线芯线连接通断的检测,通过切换表笔在万用表上的接入孔位,这样便可实现不同网线芯线之间的测试,整个过程网线芯线不会出现脱落,整体易于标记,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制造用抛光检测设备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制造用抛光检测设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陇东学院,未经陇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541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