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排量叶片式机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54214.0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0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万丕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博达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3/20 | 分类号: | F16N1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7 | 代理人: | 刘卫宇 |
地址: | 314003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量 叶片 机油 | ||
一种变排量叶片式机油泵,包括泵壳和控制环,泵壳具有泵室,控制环可移动地设置在泵室内,以改变泵的排量;泵壳包括泵体和泵盖,泵体与泵盖彼此相连;泵体靠近泵盖一端的端面设有进口配流槽和出口配流槽,其中,控制环的至少一个端面设有沿控制环的周向延伸的导流槽,各导流槽的一端靠近出口配流槽,各导流槽的另一端靠近进口配流槽。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出口配流槽处的高压油泄漏至变量反馈腔的几率,使变量反馈腔的油压不被干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排量叶片式机油泵。
背景技术
变排量叶片式机油泵主要由泵壳、控制环、旋转销、复位弹簧、转子、多个叶片等组成。泵壳具有泵室,控制环通过旋转销与泵壳枢接,控制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泵室内,以改变泵的排量。在泵室的一部分内表面与控制环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变量反馈腔,变量反馈腔接收变排量叶片式机油泵的主油道的油,从而产生力来移动控制环,以改变泵的排量。复位弹簧设置在泵壳与控制环之间,用以向控制环施加偏压力。转子设置在控制环的中心孔内,转子具有偏离控制环的中心轴线的旋转轴线。各叶片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转子槽内,另一端抵接控制环的内表面。每相邻的两个叶片、转子以及控制环的内表面共同限定工作腔室。当转子由吸油侧(低压侧)转动至排油侧(高压侧)时,多个叶片也随之转动,工作腔室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先由小变大吸油再由大变小压油,转子旋转一周完成一次吸油和一次排油。
泵壳由彼此对接的泵体和泵盖组成,在泵体端面设有与油泵出口连通的第一出口配流槽以及与油泵进口连通的第一进口配流槽,大多数变排量叶片式机油泵的泵盖端面还会设有与第一出口配流槽镜像对称的第二出口配流槽以及与第一进口配流槽镜像对称的第二进口配流槽。
在现有的变排量叶片式机油泵中,出口配流槽处的高压油会通过端面间隙泄漏至变量反馈腔,使变量反馈腔内的油压增高,致使变量反馈腔内的油压大于变排量叶片式机油泵的主油道油压,进而导致油泵变量开启提前。在机油泵处于高速运行的情况下,变量开启提前的现象会导致油泵供油能力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变排量叶片式机油泵,其能够减少出口配流槽处的高压油泄漏至变量反馈腔的几率,使变量反馈腔的油压不被干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排量叶片式机油泵,包括泵壳和控制环,泵壳具有泵室,控制环可移动地设置在泵室内,以改变泵的排量;泵壳包括泵体和泵盖,泵体与泵盖彼此相连;泵体靠近泵盖一端的端面设有进口配流槽和出口配流槽,其中,控制环的至少一个端面设有沿控制环的周向延伸的导流槽,各导流槽的一端靠近出口配流槽,各导流槽的另一端靠近进口配流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本实施例在控制环的端面设有导流槽,导流槽能够将出口配流槽通过端面间隙泄漏的油引导流向进口配流槽,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出口配流槽的泄漏油流向变量反馈腔的几率,避免了变量反馈腔的油压受到干扰,确保了油泵在处于高速运行的情况下仍具备充足的供油能力。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排量叶片式机油泵移除泵盖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控制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排量叶片式机油泵的泵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排量叶片式机油泵包括泵壳、控制环2、旋转销3、复位弹簧4、转子5以及多个叶片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博达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博达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542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在墙面固定的背压阀
- 下一篇:一种拼接式汗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