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56181.3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3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赵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8/12 | 分类号: | A61B8/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兆林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麻岭社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超声 诊断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通过在体外部分发射与超声波频率对应的电脉冲,体内部分接收到电脉冲后,高频共振收发单元接收到电脉冲后,产生对应的激励脉冲以便超声波换能器产生超声波,然后超声波换能器产生对应的超声回波信号,体内部分的高频共振收发单元接收到从体内部分返回的与超声回波信号对应的电信号,以便体外部分接收到所述电信号,实现了信号的无线传输,避免了信号衰减、信号干扰和线感延迟的问题,提高信号接收强度进而提高成像效果,改善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血管内超声诊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
背景技术
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给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快速,极大的提升了对心血管狭窄程度及性质的判断结论准确率,使常规采用的支架修复治疗方案有了更加详细可靠的数据参数。尤其是血管内易损板块的成份组成、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等方面的优势,是其它方式的诊断技术无法达到的纵深效果。
血管内的超声换能器是采用一根1.6米左右的金属钢丝软管做驱动轴,从下肢插入体内血管,通过血管伸入到近心处。在体外末端用电机带动软丝驱动轴转动,由软丝驱动轴将转动传至另一端近心处的超声波换能器上,带动换能器转动。同时做另一个电机带着驱动轴做回撤动作。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整个转动部分工艺复杂,可靠性较差,另外,由于导管较长,采用导管内的导线传递信号容易造成高频信号的远距离损失和线感延迟,大幅度削弱了信号,进而影响真实的病变信号效果;通过长距离的导线传输,微弱的超声回波信号容易受到干扰。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能够提高信号接收强度进而提高成像效果。其具体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包括体内部分、体外部分;所述体外部分置于被诊断体的外部,包括:
定位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体外部分与所述体内部分的相对位置;
交变磁场产生单元,用于产生与超声波换能器转动速度对应的交变磁场;
高频脉冲收发单元,用于向所述体内部分发射与超声波频率对应的电脉冲,并接收从所述体内部分返回的与超声回波信号对应的电信号;
所述体内部分置于所述被诊断体的血管内,包括:
高频共振收发单元,用于根据从所述体外部分接收到的所述电脉冲产生对应的激励脉冲,用于将所述超声回波信号转换为所述电信号,并向所述体外部分发射;
超声波换能器,用于根据所述激励脉冲产生超声波,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血管壁反射的超声回波产生对应的所述超声回波信号;
磁驱动单元,用于在所述交变磁场中转动并驱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同步转动;
导管组件,用于容纳和安装所述高频共振收发单元、所述超声波换能器、所述磁驱动单元,以便所述超声波换能器、所述磁驱动单元同步转动。
可选的,所述导管组件包括:
定位装置,用于固定设置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和所述磁驱动单元,以便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磁驱动单元、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同步转动,使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实现转动时的环形扫描。
可选的,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与所述高频共振收发单元同步转动。
可选的,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包括:
依次设置在所述导管组件内的超声波换能器本体、超声波增强腔和超声波增强体,其中,所述超声波增强腔设置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本体的与发射所述超声波的面的相反面。
可选的,所述定位单元是霍尔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561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三轮高压冲洗车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起重机具有润滑功能的回转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