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气余热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60196.7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4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周瑞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和县新太铁合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01D15/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领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3130 | 代理人: | 薛琳 |
地址: | 012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发电 装置 | ||
1.一种炉气余热发电装置,包括设备承载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承载基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余热转化炉(2),所述余热转化炉(2)的进气端与冶金炉的出气端相串接,所述设备承载基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余热转化炉(2)的一侧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蒸汽发电机组(3),且设备承载基板(1)的上表面位于蒸汽发电机组(3)的一侧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罐体安装支架(4),所述罐体安装支架(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蒸汽回收罐(5),所述余热转化炉(2)的顶部所设置的蒸汽出口与蒸汽发电机组(3)正面的蒸汽进口之间通过一根一区段输送管(6)形成气体的流通路径结构,所述蒸汽发电机组(3)的后侧的出气口与蒸汽回收罐(5)顶部的进气口之间串接有一根二区段输送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气余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转化炉(2)包括固定安装在设备承载基板(1)上表面的炉体承载基座(21),所述炉体承载基座(21)的上方固定支撑安装有转化炉(22),所述转化炉(22)中间区段的顶部贯穿式固定连接有蒸汽出流管(24),所述转化炉(22)正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炉体检修门(26),且转化炉(22)正面的另一侧贯穿式固定安装有余热输送机构(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炉气余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炉(22)区段的顶部且位于蒸汽出流管(24)的前侧位置处贯穿式固定连接有液态水进管(23),所述液态水进管(23)的出水端延伸至转化炉(22)的内部,所述转化炉(22)后侧端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污管(25),所述排污管(25)的进液端处在转化炉(22)的内部,所述排污管(25)的出液端延伸至转化炉(22)的外部,并且其端部固定套接有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炉气余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输送机构(27)包括固定于转化炉(22)的正面端部相串接的一区段衔接筒体(271),所述一区段衔接筒体(271)的正面端部固定连接有二区段衔接筒体(272),所述一区段衔接筒体(271)的正面端部固定连接有余热输送管(273),所述余热输送管(273)的进气端固定串接有引流风机(274)的出气端,所述引流风机(274)的进气端固定串接有炉气引入管(276),所述引流风机(274)的从动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75)的驱动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气余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电机组(3)包括固定安装在设备承载基板(1)上表面的机组安装基座(31),所述机组安装基座(31)前侧端部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蒸汽暂存箱体(32),所述蒸汽暂存箱体(3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一块密封盖板(33),所述密封盖板(33)的内部贯穿式固定连接有蒸汽导流管(34)的出气端,所述蒸汽导流管(34)的进气端与一区段输送管(6)的出气端相串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炉气余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电机组(3)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机组安装基座(31)后侧端部上方的发电结构(35),所述蒸汽暂存箱体(32)与发电结构(35)之间共同固定焊接有一根防护套管(36),所述蒸汽暂存箱体(32)、发电结构(35)以及防护套管(36)三者之间为连同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炉气余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结构(35)包括固定安装在机组安装基座(31)上方的蒸汽溢流箱体(351)和发电机安装基座(353),所述发电机安装基座(353)位于蒸汽溢流箱体(351)的后侧位置,所述发电机安装基座(353)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发电机(354),所述蒸汽溢流箱体(351)前侧端面的几何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衔接斗(352),所述发电机(354)的驱动端固定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输出轴(355)的后端,所述输出轴(355)的前端依次贯穿蒸汽溢流箱体(351)和衔接斗(352)的内部,并且位于衔接斗(352)前侧的区段上,固定套接有导流扇叶(35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炉气余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斗(352)与输出轴(355)相接处的部分固定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衔接斗(352)与轴承座之间存在的空隙为导流孔(35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和县新太铁合金有限公司,未经兴和县新太铁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6019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