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菌锦纶纤维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64884.0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57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鑫;钟元杰;康朝晖;林文端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大纳米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1/83 | 分类号: | D06M11/83;D06M101/3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刘小勤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锦纶 纤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菌锦纶纤维,所述抗菌锦纶纤维包括锦纶本体和抗菌部,所述锦纶本体的横截面为“工”字形,所述“工”字形相互平行的两横最大长度不超过10μm,两横之间的间距最大处不超过12μm;所述抗菌部为多个立体结构的抗菌颗粒,所述抗菌颗粒镶嵌在所述锦纶本体的“工”字形凹槽内。本实用新型所述抗菌锦纶纤维结构稳定,由其获得的锦纶面料具有较好的耐洗效果,且不易变形,抗菌性能持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抗菌产品,尤其是一种抗菌锦纶纤维。
背景技术
锦纶学名聚酰氨纤维,又被称之为尼龙,是中国所产聚酰胺类纤维的统称。锦纶面料以其优异的耐磨性著称,并且质地轻薄,所以它是运动衣、游泳衣、健美服、羽绒服、登山服衣料的最佳选择。锦纶常与其它纤维混纺或交织,以提高织物的强度和坚牢度。除了在衣着和装饰品方面的应用外,还广泛应用在工业方面如帘子线,传动带,软管,绳索,渔网,轮胎,降落伞等。
然而,锦纶纤维易变形,原因在于锦纶的初始模量小,在外力下易变形,故其织物在穿用过程中易变皱折,经过多次洗涤后变形严重,不耐洗。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在锦纶中添加其他面料,以填补其易变形、不耐洗的缺点,然而这种方式也造成锦纶自身优点的降低,如轻薄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菌锦纶纤维,通过对原始锦纶纤维自身结构的优化,克服其材质易变形,不耐洗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抗菌锦纶纤维,包括锦纶本体和抗菌部,其中所述锦纶本体的横截面为“工”字形,该结构使得纤维本体刚性增强,经过纺织后,“工”字形的锦纶纤维相互支撑,使得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增强,即使多次洗涤,依然能够保持原始的结构,具有一定的耐洗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抗菌锦纶纤维,利用“工”字形凹槽,通过精细喷涂工艺,嵌入抗菌颗粒,使得锦纶还具有抗菌效果。优选地,利用有机材料对抗菌颗粒所在的“巢穴”进行适度封闭,形成封闭部,可以使材料获得更持久的抗菌效果,经过多次洗涤后,其抗菌性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
一种抗菌锦纶纤维,所述抗菌锦纶纤维包括锦纶本体和抗菌部,所述锦纶本体的横截面为“工”字形,所述“工”字形相互平行的两横最大长度不超过10μm,两横之间的间距最大处不超过12μm;所述抗菌部为多个立体结构的抗菌颗粒,所述抗菌颗粒镶嵌在所述锦纶本体的“工”字形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工”字形相互平行的两横长度为5-10μm,两横之间的间距为8-11μm。
进一步的,所述抗菌颗粒为磷酸锆载银无机抗菌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工”字形相互平行的两横长度为1-5μm,两横之间的间距为1-3μm。
进一步的,所述抗菌颗粒为立方型磷酸锆载银抗菌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抗菌锦纶纤维还包括封闭部,所述封闭部对所述“工”字形凹槽内的所述抗菌颗粒进行部分封闭。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部为弧形,一端连接所述锦纶本体,一端连接所述抗菌部。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所述抗菌锦纶纤维借助特定的纺丝工艺形成稳定的“工”字型结构,由其获得的织物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在保持质轻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赋予了锦纶面料的不易变形和耐洗涤的特征。
进一步的,利用“工”字型嵌入抗菌颗粒,使得材料具有稳定的抗菌效果。优选地,封闭部对“工”字形凹槽内的抗菌颗粒进行部分封闭,使得产品的抗菌效果更加持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抗菌锦纶纤维截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大纳米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晋大纳米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648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曲面异型贴膜机
- 下一篇:一种管件抓取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