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承插式水泥管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65645.7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58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东;曹爱清;吕宝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密云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1/76 | 分类号: | B28B21/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5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插式 水泥管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插式水泥管模具,属于水泥管加工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水泥管外模,在水泥管外模底部连接有底托,所述水泥管外模的下端面与底托的上端面之间连接有密封件。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小底托与水泥管模具结合处缝隙,提高密封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管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承插式水泥管模具。
背景技术
水泥管又称水泥压力管、钢筋混凝土管,它可以作为城市建设建基中下水管道,可以排污水,防汛排水,以及一些特殊厂矿里使用的上水管和农田机井。目前,水泥管生产中普遍采用模具进行水泥管加工,水泥管模具分为水泥管内模和水泥管外模,在水泥管模具的底端还配合设置有底托。
现已有公开号为CN20915861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径向挤压成型工艺水泥管制作模具,该模具包括外模左筒体、外模右筒体以及底托等,所述筒体与底托成为一体,在筒体的下部设置底托铰链机构,通过底托铰链机构能够方便的将筒体与底托进行分离。该模具筒体与底托之间通过铰链机构进行连接,在其连接处可能会存在缝隙,因为在水泥生产中,会存在大量的水泥浆液,所以有可能会存在缝隙处向外流出水泥浆液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插式水泥管模具,其具有减小底托与水泥管模具结合处缝隙,提高密封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承插式水泥管模具,包括水泥管外模,在水泥管外模底部连接有底托,所述水泥管外模的下端面与底托的上端面之间连接有密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泥管外模与底托之间连接有密封件,能够对两者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在生产水泥管的过程中从缝隙处向外界析出水泥浆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件为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在水泥管外模与底托中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橡胶垫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水泥管外模与底托之间,能够防止第一橡胶垫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橡胶垫上表面设有定位柱,在水泥管外模上设有与定位柱相互插接的定位孔,所述第一橡胶垫下表面同样设有定位柱,在底托上设有与定位柱相互插接的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水泥管外模与底托对接时起到导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件为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橡胶垫由第一半圆环橡胶垫与第二半圆环橡胶垫拼接而成,所述第一半圆环橡胶垫与第二半圆环橡胶垫均包括密封部以及缓冲部,所述密封部位于水泥管外模的下端面与底托的上端面之间,所述缓冲部与底托下端面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密封水泥管外模与底托之间缝隙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底托与地面直接接触,避免底托对地面进行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部与缓冲部之间连接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竖直向上与密封部形成供水泥管外模插接的圆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围成的圆形凹槽能够使水泥管外模与底托之间进行对接时起到导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半圆环橡胶垫两端均设有限位柱,所述第二半圆环橡胶垫两端均设有与限位柱相互插接的限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柱与限位孔之间的插接,能够实现将两个半圆环橡胶垫固定到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部的侧壁上粘接有保护壳,保护壳由第一半圆壳体与第二半圆壳体拼接而成,所述第一半圆壳体与第二半圆壳体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对凸耳,相对应的两凸耳之间通过第二螺栓进行锁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密云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密云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656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功能快速切换自动上下料设备
- 下一篇:一种路桥护栏清洗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