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74090.2 | 申请日: | 201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2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程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鸿伟业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5/04 | 分类号: | E01C5/04;E01C11/22;E03F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左正超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透水 蓄水 功能 硬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通过砖体内部开有储液腔,将下落的雨水收集在储液腔内;储液腔内部竖直设若干支撑柱,用以提高砖体的坚固性;砖体顶部开有与储液腔内部连通的漏水孔;砖体相邻的两侧分别开有通孔,砖体另外两侧分别连接有与通孔插接匹配的输水管;输水管与储液腔连通;砖体铺设时,相邻的两个砖体之间通过输水管插入通孔后相互连通,流入到储液腔内部的雨水通过铺设连通的储液腔相互流动,最后雨水流向铺设在道路端部的砖块,铺设在道路端部的砖块的输水管延伸至蓄水池中或者走水管中进行收集作为二次利用,同时能够减少内部水涝的生成,提高经济利益,降低经济损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铺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内不透水的硬质铺装大量增加,如花岗岩、大理石、釉面砖、水泥砖、混凝土等类型的道路、广场等。而这种不透水的硬质地面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很多问题:如雨水无法入渗,形成地面径流,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尤其是城市小区内,房屋密集,地下排水道较少一旦雨水较多时容易对城市内部造成水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
目前对于小区中人行道路的铺设一般多采用渗水砖,渗水砖:也叫透水砖、荷兰砖等,属于绿色环保新型建材,原材料多采用水泥、砂、矿渣、粉煤灰等环保材料为主高压成形,不可为高温烧制;整砖为一次性压缩而成,不得分层压制,形成上下一致不分层的同质砖。表面无龟裂、脱层现象;耐磨性好,挤压后不出现表面脱落,适合更高的负重使用环境;透水性好、防滑功能强;色泽自然、持久。使用寿命长;外表光滑,边角清晰,线条整齐;抗冻性能和抗盐碱性高;不易破裂,抗压抗折强度高于同类产品,行车安全;维护成本低,易于更换,便于路面下管线埋设;颜色形状多样,与四周环境相映衬,自然美观。
然而目前的渗水砖不具有蓄水功能,在遇到雨水天气时,下落的雨水全部渗透到大地中,不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道路铺设使用的渗水砖透水性较差和不具有蓄水功能导致的城市在雨水天气造成内涝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内部开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部竖直设若干支撑柱;所述砖体顶部开有与所述储液腔内部连通的漏水孔;所述砖体相邻的两侧分别开有通孔,所述砖体另外两侧分别连接有与所述通孔插接匹配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砖体上开有所述通孔的两侧呈内凹的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砖体连接有输水管的两侧呈外凸的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砖体一侧开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处于所述输水管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输水管与所述储液腔底部内壁之间存有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顶部开有贯穿到底部的走水腔道;所述走水腔道处于所述漏水孔正下方;所述支撑柱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若干支撑架,所述支撑柱顶端通过若干支撑架与所述储液腔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底端通过若干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储液腔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底端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存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漏水孔呈漏斗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输水管远离所述储液腔的一端呈锥口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漏水孔顶部水平设有过滤网板。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板外圈壁与所述漏水孔顶部内圈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鸿伟业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鸿伟业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740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轨装置及输送系统
- 下一篇:一种管道内驱动的运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