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颅骨牵引垫枕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76637.2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20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灿;殷琼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A61G7/057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颅骨 牵引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颅骨牵引垫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的中部设有枕孔,所述枕孔内设有与其可拆配合的枕塞。本实用新型结构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在去除枕塞时,后枕处承受压力明显减少,可有效预防后枕部压力性损伤,并且减压过程循序渐进,避免对真空边缘皮肤产生圆形压疮,另外,牵引弓不与枕头及床面接触,避免了枕头或床牵引弓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头顶,从而减轻了钉口引起的疼痛,做到有效牵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及医疗护理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骨牵引垫枕。
背景技术
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患者,常需行持续颌枕带或颅骨牵引8~12周。由于翻身不当可能造成生命危险,患者往往由于恐惧、疼痛及牵引体位限制而抵制翻身。但后枕部长时间受压易形成压疮。临床多采用后枕部垫气圈的方法预防压疮,患者头部置于气圈上,但后枕部因头部重力而嵌入圈内,阻断了后枕部的部分血流,不仅预防后枕部压疮效果差,头部周围还易形成环形压疮,且患者的后颈部、肩部悬空易致舒适度降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舒适,又可预防压疮的颅骨牵引垫枕,其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可做普通枕头又可做减压用枕,操作简单,可重复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颅骨牵引垫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颅骨牵引垫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的中部设有枕孔,所述枕孔内设有与其可拆配合的枕塞。
进一步的,所述枕体由枕体颈侧和枕体头侧相接组成,所述枕体颈侧设有向上凸起并高出枕体头侧上端面的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枕孔设置于枕体头侧上。
进一步的,所述枕孔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型孔,所述枕塞也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型结构,使其能够与枕孔相互配合塞接。
进一步的,所述枕体为记忆海绵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符合生理特性,头部的重力使后枕部的海绵受压变低, 增加后颈部的依托力量, 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患者后颈部、肩部的受压面积增加,在去除枕塞时,后枕处承受压力明显减少,可有效预防后枕部压力性损伤,并且减压过程循序渐进,避免对真空边缘皮肤产生圆形压疮,另外,牵引弓不与枕头及床面接触,避免了枕头或床牵引弓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头顶,从而减轻了钉口引起的疼痛,做到有效牵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枕体,11、枕体颈侧,12、枕体头侧,2、枕孔,3、枕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一种颅骨牵引垫枕,包括枕体1,所述枕体1的中部设有枕孔2,所述枕孔2内设有与其可拆配合的枕塞3。
所述枕体1由枕体颈侧11和枕体头侧12相接组成,所述枕体颈侧11设有向上凸起并高出枕体头侧12上端面的部分,用以增加患者后颈部、肩部的受压面积。
所述枕孔2设置于枕体头侧12上。
所述枕孔2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型孔,在本实施例中,枕孔2的上端直径为8cm,底端直径为2cm,所述枕塞3也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型结构,使其能够与枕孔2相互配合塞接,上大下小的圆锥型结构使得减压过程循序渐进,避免对真空边缘皮肤产生圆形压疮。
所述枕体1为记忆海绵枕,本实施例中,尺寸取40cm×25cm×7cm,其中宽度尺寸约是颈部至头顶长度。
本实用新型用法及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766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