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紧急主动短路和被动放电功能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76698.9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8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韩伟;周宣;祁华铭;刘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H02H9/04;B60L3/04;B60L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紧急 主动 短路 被动 放电 功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紧急主动短路和被动放电功能的装置,包括:原边线圈电路,连接至电源,包括原边线圈;副边线圈电路,包括副边线圈,与原边线圈共轭相对,还包括第一三极管以及第二三极管,其中第二三极管的射极连接至副边线圈的异名端,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下IGBT开关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且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由原边线圈电路的上电状态决定的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第三三极管的射极接地;上IGBT开关电路,包括第四三极管,且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由原边线圈电路的上电状态决定的第三开关与第四开关,第四三极管的射极连接至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MOS管,源极、栅极和漏极分别对应连接至第二三极管的射极、集电极和基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IGBT驱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紧急主动短路和被动放电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在车载电机控制器领域,考虑到电机控制器失效后的安全模式,要求电机控制器能够进入主动短路状态,区别于完全关断状态下由二极管组成的续流状态,这种工作状态有以下2个优点:
(1)在汽车行驶时,如果电机控制器发生故障,进入主动短路状态可以减小制动扭矩,避免车速突降,后车追尾;
(2)在汽车被以驱动轮拖行时,由于电机反转产生的能量,直接消耗在电机绕组和IGBT上,避免电能流向直流母线侧,从而产生高压损坏母线电容和功率开关等器件。
为了实现电机控制器能够控制电机进入主动短路状态,通常的设计实现方式为通过故障检测单元将故障收集到CPLD,再由CPLD发出控制器信号经由 IGBT驱动芯片实现主动短路的状态控制,然后这种实现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在低压系统失控的情况下,CPLD,IGBT驱动芯片等控制和执行单元不工作,无法进入主动短路状态;
(2)无法应对点火钥匙不启动前提下的驱动轮拖行工况,限制了汽车的使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紧急主动短路和被动放电功能的装置,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实现主动短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以下提供了一种具有紧急主动短路和被动放电功能的装置,包括:原边线圈电路,连接至电源,包括原边线圈;副边线圈电路,包括副边线圈,异名端与所述原边线圈的同名端相对,还包括第一三极管以及第二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射极连接至所述副边线圈的异名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下IGBT开关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且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两个由所述原边线圈电路的上电状态决定的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射极接地;上IGBT开关电路,包括第四三极管,且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两个由所述原边线圈电路的上电状态决定的第三开关与第四开关,且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射极连接至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MOS管,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射极,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
可选的,还包括:原边关断电压尖峰吸收电路,连接到所述原边线圈的两端,用于吸收所述原边线圈电路被关断时产生的电压尖峰。
可选的,所述原边关断电压尖峰吸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首尾相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原边线圈的同名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原边线圈的异名端。
可选的,还包括一负载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源极与地之间,用于作为所述第二三极管被动放电的负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紧急主动短路和被动放电功能的装置,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实现主动短路,进一步的,还能通过一负载电阻实现被动放电,以应对导致低压侧掉电或失控等异常工况的供电,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766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置于发泡结构的悬挂结构
- 下一篇:可变功能的汽车座椅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