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时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新型吸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85330.9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3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邢娜;渠明翠;杨建军;邢飞;李艳娜;李平乐;张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B5/0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83 | 代理人: | 李伊宁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时 监测 呼吸 二氧化碳 新型 吸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实时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新型吸氧管,包括喇叭接头、输氧管、三通管、上支管、下支管和鼻塞,还包括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器接头和旋帽,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器接头与上支管的左端均设置有对应的可拆卸连接结构,旋帽与三通管右端的上口均设置有对应的可拆卸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时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新型吸氧管,能够单独用于患者吸氧治疗,也能够在患者吸氧治疗的同时实时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氧管,尤其涉及一种可实时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新型吸氧管。
背景技术
对于患有肝、肺功能障碍症、冠心病、脑中风、以及心脏病的人群,尤其是昏迷及呼吸衰竭的病人,均需要进行吸氧护理,以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患者身体机能恢复。现有的吸氧护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鼻导管吸氧法:将鼻塞中的导管放于两侧鼻前庭内,并与鼻腔紧密接触吸氧。
2、面罩吸氧法:将面罩掩盖病人口鼻吸氧,相对于鼻塞和鼻导管吸氧法效果较好,但可能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3、经口吸氧法:如果患者鼻塞或张口呼吸,可以经口吸氧,即用一个较大的导管放入口腔吸氧。
目前吸氧护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为鼻导管吸氧法。但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由于能够实时反映患者肺通气情况及肺血流情况,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现有的吸氧管往往仅能用于供氧,无法兼备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的采样功能,不能进行实时供氧监测,对于患者治疗存在一定的医疗事故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时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新型吸氧管,能够单独用于患者吸氧治疗,也能够在患者吸氧治疗的同时实时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以杜绝患者治疗时存在的医疗事故隐患。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可实时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新型吸氧管,包括喇叭接头、输氧管、三通管、上支管、下支管和鼻塞,所述的鼻塞包括上过渡管、下过渡管、用于控制上过渡管和下过渡管通断的开闭阀和两个鼻插管,两个鼻插管的右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上过渡管和下过渡管的左侧且与上过渡管和下过渡管导通,上过渡管的上端与上支管右端连接且导通,下过渡管下端与下支管右端连接且导通,开闭阀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过渡管的下端和下过渡管的上端连接且导通;上支管的左端与三通管右端的上口可拆卸连接且导通,下支管的左端与三通管的右端下口连接且导通,三通管的左端与输氧管的右端连接且导通,输氧管的左端与喇叭接头的右端连接且导通;还包括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器接头和旋帽,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器接头与上支管的左端均设置有对应的可拆卸连接结构,旋帽与三通管右端的上口均设置有对应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所述的开闭阀包括阀体和阀腔,阀腔中部固定设置有两块用于隔断气流通过的密闭板,位于上方的密闭板与位于下方的密闭板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两块密闭板之间滑动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的右端穿过阀体且位于阀体外部。
密封装置左端固定设置有医用橡胶头。
所述的密封装置采用密封板。
所述的阀腔上部与下部均设置有环形凸起部。
所述的上支管的左端与三通管右端的上口、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器接头与上支管的左端以及旋帽与三通管右端的上口均采用螺纹式可拆卸连接结构。
所述的两个鼻插管的左端均套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鼻塞帽,鼻塞帽为锥台形。
所述的柔性材料为医用硅胶。
所述的鼻塞的上下两端可拆卸设置有耳挂。
所述的上支管与下支管中部设置有活动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853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