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附睾穿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85398.7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5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哲;曹仁康;姚观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向林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附睾 穿刺 装置 | ||
本方案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附睾穿刺装置,包括床板和固定连接在床板底部的若干支撑柱,床板的一侧设有缺口,缺口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睾丸且由透明材质制成的壳套,壳套的上端面与床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壳套上设有穿刺孔,缺口的两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臂,连接臂上设有电动推杆,缺口的两侧壁之间还滑动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位于连接臂与壳套之间,连接轴上可拆卸连接有注射器,注射器上连接有穿刺针,穿刺针的针尖与穿刺孔正对设置,电动推杆的自由端与连接轴固定连接。采用本方案做附睾穿刺手术时,不仅能减少人力同时也能保证穿刺过程更加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附睾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附睾是一个多数曲折、细小的管子构成的器官,一面连接着输精管,一面连接着睾丸的曲细精管。当精子离开睾丸时,就跑到附睾里,继续生长成熟。附睾在睾丸的上端和后缘,附睾管长约4-5米,蟠曲构成体部和尾部,助于精子的成熟。
附睾穿刺是一项手术,利用附睾穿刺所获得的精子进行单精子卵细胞内注射操作,已使得无数梗阻性无精症患者拥有了自己的后代。传统的附睾穿刺是直接使用注射器抽取附睾内的精子,而采用这样的方式就存在如下问题:一、需要两个医护人员才能完成,因为操作过程中,需要其中一个医护人员用手握住患者的睾丸,然后另外一个医护人员使用注射器进行穿刺,这样就比较浪费人力;二、医护人员用手握住注射器穿刺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晃动,这样就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减少人力同时又能避免穿刺过程中出现晃动的附睾穿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附睾穿刺装置,包括床板和固定连接在床板底部的若干支撑柱,所述床板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睾丸且由透明材质制成的壳套,所述壳套的上端面与床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壳套上设有穿刺孔,所述缺口的两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上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缺口的两侧壁之间还滑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位于连接臂与壳套之间,所述连接轴上可拆卸连接有注射器,所述注射器上连接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的针尖与穿刺孔正对设置,所述电动推杆的自由端与连接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方案中的附睾穿刺装置,使用时,首先患者躺在床板上,因为床板的一侧设有缺口,缺口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睾丸的壳套,这样患者在平躺的过程中,双腿张开,然后将患者的睾丸放入壳套中,这样双腿就刚好放置在缺口两侧的床板上,然后启动连接臂上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开始伸长,因为电动推杆的自由端与连接轴固定连接,而连接轴是滑动连接在缺口的两侧壁之间,因此电动推杆伸长的过程中就推动连接轴滑动,进而就带动注射器移动,而注射器上的穿刺针的针尖与壳套上的穿刺孔正对设置,这样穿刺针在向穿刺孔移动的过程中就进入到壳套内并穿刺进入到附睾内,当穿刺针进入到附睾后,关闭电动推杆,然后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运动即可完成附睾内精子的抽取,抽取完成后,再次启动电动推杆,同时控制电动推杆回缩,这样就可以将穿刺针从附睾中拔出,然后将注射器取下即可完成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方案给患者做附睾穿刺时,只需要患者平躺在床板上,然后将患者的睾丸放入壳套中,然后通过控制电动推杆移动进而就能带动注射器上的穿刺针移动,穿刺针通过壳套上的穿刺孔就能对壳套内的睾丸进行穿刺。相比现有技术而言,采用本申请进行附睾穿刺时,只需要一个医护人员就能完成操作,相比而言节约了人力,而且穿刺过程中医护人员不需要再用手握住注射器进行穿刺,这样穿刺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晃动,穿刺过程更加稳定,尽可能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进一步,所述连接轴上设有通孔,所述注射器位于通孔内且与通孔滑动连接,所述连接轴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固定注射器的抵持件。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当穿刺手术完成后,需要将注射器取下时,只需要将抵持件取下,然后拉动注射器滑动直至脱离连接轴即可,这样就更加方便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853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链条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胶体式气泡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