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微波炉的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87786.9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8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孔星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224 | 分类号: | H01G4/224;H01G4/23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3 | 代理人: | 吕培新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微波炉 电容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微波炉的电容器,其包括金属外壳、电容芯子和引出电极,金属外壳的一端设有敞开口,引出电极与电容芯子电性连接,所述电容芯子外包裹有塑料外套,塑料外套与引出电极一体注塑,电容芯子和塑料外套设置在金属外壳内,引出电极一端穿过塑料外套顶部、并伸出金属外壳的敞开口外。此款用于微波炉的电容器的电容芯子外包裹的塑料外套为注塑件,注塑件具有较好的致密性,其绝缘性可靠,因此,可以提升电容芯子与金属外壳之间绝缘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金属外壳的用于微波炉的电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微波炉电容器,包括金属外壳、电容芯子、绝缘膜和引出电极,金属外壳呈筒状,金属外壳的一端设有敞开口,金属外壳的另一端封闭,电容芯子设置在金属外壳内、并与引出电极电性连接,引出电极伸出金属外壳外,绝缘膜围绕在电容芯子外周,金属外壳的敞开口通过环氧树脂封装,或者,敞开口通过盖板与环氧树脂的结合封装;引出电极外设有电极套筒(绝缘件),电极套筒属于独立的构件,引出电极的下端与电极套筒内壁通过环氧树脂封闭。该结构的微波炉电容器的电容芯子与金属外壳之间通过环氧树脂灌封,环氧树脂内部容易形成气泡,影响电容芯子与外壳之间绝缘性(上述电容器在高压下工作,对其绝缘性要求较高);另外,由于环氧树脂使用量大,干固速度慢,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电容芯子与金属外壳之间绝缘性好、生产效率高的用于微波炉的电容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微波炉的电容器,包括金属外壳、电容芯子和引出电极,金属外壳的一端设有敞开口,引出电极与电容芯子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芯子外包裹有塑料外套,塑料外套与引出电极一体注塑,电容芯子和塑料外套设置在金属外壳内,引出电极一端穿过塑料外套顶部、并伸出金属外壳的敞开口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金属外壳的敞开口内灌注有环氧树脂层,环氧树脂层将塑料外套和电容芯子封装在金属外壳内;所述塑料外套包括上固定套和底盖,上固定套底部设有套腔,电容芯子位于套腔内,电容芯子与上固定套一体注塑成型,上固定套延伸至电容芯子底面;底盖套设在上固定套底部外。
所述上固定套的外周还包裹有绝缘膜(如青稞纸),绝缘膜下端插入底盖内。
所述金属外壳的敞开口内灌注有环氧树脂层,环氧树脂层将塑料外套和电容芯子封装在金属外壳内;所述塑料外套包括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上固定套底部设有上套腔,电容芯子的上部插入上套腔内,下固定套顶部设有下套腔,电容芯子的下部插入下套腔内,上固定套的底面和下固定套的顶面凹凸插接配合(提高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连接处的密封度);上固定套或下固定套与电容芯子一体注塑成型。
所述塑料外套为一个整体,其与电容芯子及引出电极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塑料外套在金属外壳内注塑成型,或者,塑料外套、电容芯子及引出电极注塑成型后放置在金属外壳内,金属外壳的敞开口内灌注有环氧树脂层,环氧树脂层将塑料外套和电容芯子封装在金属外壳内。
所述引出电极包括插片电极,塑料外套顶面对应插片电极外围设有护套。
所述电容芯子包括两个,两个电容芯子串联连接,串联后的两个电容芯子之间并联有放电电阻,放电电阻与上固定套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引出电极还包括导线电极,导线电极一端与串联后的两个电容芯子的一端电性连接,导线电极另一端伸出上固定套顶部外,所述插片电极设有一组,插片电极与串联后的两个电容芯子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或者,所述插片电极设有两组,两组插片电极分别与串联后的两个电容芯子的一端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孔星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孔星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877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螺旋式高效浓密机给料装置
- 下一篇:反馈式超声引导血管穿刺训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