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集聚纺机构及其细纱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87935.1 | 申请日: | 2019-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7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学院 |
主分类号: | D01H5/28 | 分类号: | D01H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锭三 轮带 组合 结构 集聚 纺机 及其 细纱机 | ||
一种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集聚纺机构,机构包含有引出罗拉、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装置,引出罗拉包含有引出下罗拉、引出上罗拉,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装置包含有摩擦带、主动轮、左侧被动轮、右侧被动轮、传动轮、传动轴、底座、毛羽抑制器,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装置处于引出罗拉与细纱机牵伸机构的前罗拉之间,每一个锭位中,左、右侧被动轮之间的直线段是摩擦带与纤维须条接触摩擦侧,摩擦侧直线段的摩擦带平行于引出罗拉钳口,摩擦侧直线段的摩擦带表面距上、下引出罗拉外圆表面的平行间距为1~10mm。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环锭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集聚纺机构及其细纱机。
背景技术
纱线长毛羽通常是纱线的有害疵点,为了消除纱线的毛羽,现在的实际生产上,基本上都是采用空气气流,在纤维束加捻前进行集聚,也有采用机械的手段,对纤维束进行集束,上述二类方法中,气流方法会产生较大的能耗,机械方法会产生摩损;加捻会使纤维集束,加捻方法中的假捻技术,在环锭低扭纺技术中人们研究非常多,典型的如:ZL200710089867.9提出的“夹持式假捻装置”,ZL 201310091686.5“在环锭纺纱之前对纱线施加假捻的方法及装置”中提出的循环龙带,ZL 201080056636.8“具有假捻装置的环锭纺纱机”中提出的各种结构形式的摩擦轮,这些机构都是针对低扭纺的假捻工艺要求,低扭纺与假捻集聚纺二者目标不同,工艺不同,成纱过程不同,机构设置不同,因此需要开发研究满足假捻集聚纺的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集聚纺机构,用于实现环锭纺的纤维须条的假捻集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假捻集聚纺环锭细纱机,用于实现环锭纺的假捻集聚紧密纺纱。
一种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集聚纺机构,机构包含有引出罗拉、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装置,所述的引出罗拉包含有引出下罗拉、引出上罗拉,所述的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装置包含有摩擦带、主动轮、左侧被动轮、右侧被动轮、传动轮、传动轴、底座、毛羽抑制器,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装置处于引出罗拉与细纱机牵伸机构的前罗拉之间,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装置中的主动轮、左侧被动轮、右侧被动轮安装在同一底座上,摩擦带套装在主动轮与左、右侧被动轮上,主动轮与传动轮安装在传动轴的二端,传动轮通过传动轴带动主动轮、主动轮带动摩擦带,所述的单锭是一根摩擦带对应一个锭位,每一个锭位中,主动轮、左侧被动轮、右侧被动轮定位摩擦带呈三角形轨迹循环转动,其左、右侧被动轮之间的直线段是摩擦带与纤维须条接触摩擦侧,摩擦侧直线段的摩擦带平行于引出罗拉钳口,摩擦侧直线段的摩擦带表面距上、下引出罗拉外圆表面的平行间距为1~10mm。
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集聚纺机构中,毛羽抑制器与纤维须条接触面是平面,所述的平面平行于纤维须条、又同时平行于罗拉钳口,毛羽抑制器相对于纤维须条成纱路径,其角度、高度是可调的,毛羽抑制器的平面浮接于纤维须条表面。
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集聚纺机构中,毛羽抑制器与纤维须条接触面是一个平面、或者是二个平行的平面,毛羽抑制器具有对成纱通道空间限制效果、或者具有温度调节功能、或者具有给湿功能。
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集聚纺机构中,摩擦带与纤维须条接触处的横截面是圆弧形的、或者是多边形的,摩擦带纵向截面是矩形的、或者是锯齿形的。
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集聚纺机构中,摩擦带的直径或者宽度为3~10mm。
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集聚纺机构中,摩擦带的摩擦表面不与装置的任何机件接触。
单锭三轮带组合结构假捻集聚纺机构中,传动轮由传动带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学院,未经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879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